卓文靜辭別寧三娘, 重新開始考慮要怎麼打發這一天的時間。
原先的計劃是遊覽京城比較著名的景點以及小吃街, 都是她和唐非去過的, 主要是照顧從未好好逛過京城的寧三娘多一點, 現在當然用不著了, 卓文靜就問唐非是什麼意思。
唐非想了想:劃船行不行?
卓文靜自然是沒意見的, 她怎麼都行。
可惜天公不作美, 等他們到了湖邊,竟然起了風,天也跟著陰了下來, 那些專門租船給遊人的船家趕著召回湖麵上的小船,哪裏會租給他們,於是劃船遊湖計劃就這麼泡湯了。
“要下雨了吧?沒帶傘啊。”卓文靜看了看天色, 無奈道, “要不然回去吧。”
唐非悶悶不樂的點點頭。
不曾想到秋天的雨也能來的這樣急,兩人連北城區都沒走到, 雨絲便迫不及待的落了下來, 細細密密, 在廣闊的天地間交織成無邊的雨幕, 帶著秋季特有的冰冷蕭瑟。
雨雖然不大, 可還有這樣遠的距離, 到家裏衣服隻怕也要從外層濕到內層。
這時節淋了雨是要生病的,反正也不著急回家,卓文靜索性領著唐非到邊上的茶樓避雨, 把馬交給小二安置後直接到二樓尋了憑欄的雅座, 叫了茶和小食,一邊喝茶一邊觀察樓外綿綿秋雨中的屋舍街巷,繾綣平靜,倒也別有一番愜意安然的滋味。
到樓內避雨的行人逐漸多了起來,多數都呆在一樓的大堂,喜歡清靜又不吝嗇雅座多付的這幾個差錢的才會在茶博士的引領下上二樓來。人多的地方總是免不了嘈雜,幸而樓內的客人隻是用正常的音量說話,聲音不大,樓上樓下的距離又一定程度的減弱了傳上來的音量,不去刻意關注的話,也不會覺得吵。
過了一會兒,樓下說話的聲音漸漸變大,唐非拽了拽卓文靜的袖子,往一邊指了指。
卓文靜往樓下看去,茶樓的夥計在大堂的東南角搭了個簡易的台子,放了一張長桌,桌上一撫尺,一壺清茶,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她隱約聽到“說書”二字,隨即側耳傾聽片刻,對唐非道:“待會兒有先生說書,他們在準備東西呢。”
唐非搖搖頭,他指的不是樓下,而是二樓靠邊的一張桌子,卓文靜這一次才找準目標,看到那桌坐的是一個有些眼熟的年輕女人和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兒。那年輕女人穿著一身極其普通的布衣布裙,麵朝著樓下,隻能看到一部分側臉,那小孩兒坐在她旁邊,兩條小腿兒懸空,眼睛剛剛超過桌子的高度,一會兒左邊看看,一會兒右邊看看,懷裏摟著個油紙包,手裏抓著一個大栗子啃。
卓文靜不認識那小孩兒,卻認出了有過一麵之緣又錯過兩次的年輕女人。
在人販子一案中她自稱貝夫人,卷宗中記錄的名字是貝明舒,九華芙蓉城人。
九華不是國家,而是東海九大勢力的統稱,芙蓉城就是其中一大勢力,任何一個國家的地圖上都沒有芙蓉城的具體位置,對於陸地上的人而言,九華是極其神秘的所在,而九華的居民也極少涉足陸地,卓文靜還是頭一次見到從九華而來的海上居民。
她本想走過去打聲招呼,唐非會提醒她貝明舒在這裏也是一個意思,結果她才站起來,樓下“啪”的一聲類似驚堂木的聲響,不管做什麼的都安靜下來紛紛看向東南角的說書人,卓文靜也不好這時候過去跟人打招呼,默默地坐了回去。
說書人照例先說了開場白,然後慢悠悠的說道:“今日要講的是一對雙生姐妹花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開頭在卓文靜聽來很老套,不過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就是了。
故事的開頭,雙胞胎姐妹才出生母親就去世了。很快她們就有了繼母,繼母理所當然的不喜歡這對姐妹,勉勉強強把她們養到六歲,接著懷孕生下了一個兒子。有了兒子後繼母看這對姐妹就更加礙眼了,於是趁著丈夫不在家把姐妹倆帶到了很遠的地方,先扔掉了姐姐,再扔掉了妹妹。
姐姐運氣不好,被人撿到後幾經轉手,最後賣到了一個戲班子裏,而妹妹就幸運多了,被回鄉探親的一位大戶人家的夫人撿到。這位夫人和丈夫成婚多年始終無子,妹妹相貌可愛性格乖巧討人喜歡,那位夫人又始終找不到妹妹的爹娘,就認了她做養女,後來即使有了自己的孩子仍然待妹妹視如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