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薇靜不語,但眼裏的怒火簡直不能隱藏。
剛剛從容的姿態,在看見司惇黎願意幫林若月彈琴後消失無影無蹤。
若月轉身向司惇黎點點頭示意開始。
司惇黎也開始奏起如那晚一樣,又寂又靜的氛圍下,所感受到的無奈跟哀傷曲調。
“雲卷誰心往故鄉,誰泣沙場成故事?醒在黑山,睡在黃河,風吹往北。昨日故鄉,東市駿馬,在等著誰?”
“這是……”若星握緊了杯子。
“鐵衣下的你我,從患難到心碎。我問天,是白是黑?一顆心葬了幾滴淚,一生情誰負誰?”
司惇黎原本以為是愛恨故事,誰知內容卻讓他聽得更是在每一個音上都放了感情。
“五年風雨,五年愁,欲飲家井水,卻吞下生死苦,敬往事一杯,對自己說,絕不後退。”若月唱完最後一詞,鏗鏘有力,古箏的餘音卻還回蕩著。
一曲歌完,鴉雀無聲。
雖然在場的大家閨秀和豪門公子多數沒有上過戰場,卻也被用詞給帶到了那樣的意境。
若月消失的日子總是被拿來討論,其在軍中五年的日子也常被拿來笑話。畢竟女孩子家處在滿是男人的地方,是肯定會被放大檢視的。
或許,還是無法得知林若月的過往,但是這樣的詞曲卻也讓人想像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放,以及其中的情愫浪漫。
但問其女可後悔?也隻會得到如曲中一樣堅決的答案吧。
一次歌出了新體裁,一次唱出深刻動人的心聲。這讓在場的人無不大聲叫好。
賓客無不讚歎若月機智的反應,佳評如潮卻沒讓若月得意忘形,反而和司惇黎一齊鞠躬下台。
郭薇靜立刻上了台,把大家給若月的掌聲,當作歡迎的自己的鼓掌。
不過郭薇靜並沒有因此害怕若月。
女子從軍的確很厲害,但是她也是從軍過的!而且她還幫助大尚國打敗了敵人。要說巾幗英雄,怎麼樣也是自己,不可能會是若月那哼了幾曲的丫頭。
她就不信,鼎鼎大名的詩,會比不上這種歌!
她墊腳尖轉了一圈,粉嫩白裙頓時舒張了開來,有如一朵獨放在舞台的梅一般。
美人玉立,眾人還沉靜在若月情愁的思緒也被拉了回來,專注在郭薇靜身上。
“暮居石壕村,夜有吏捉人。老翁攀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傾訴苦,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也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還得備晨炊。夜久語絕聲,如聞泣幽啜。天明路方遠,獨與老翁別。”郭薇靜每字每句都投入了情感,就如她親眼所見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