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強蠻來朝(1 / 2)

沉睡的汴梁,在陣陣木魚和梆聲中緩緩蘇醒。

悉簌起身的人們點起蠟燭和火炬,習慣且熟練的做著他們每天早晨都做著的事情。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太陽的每一次升起,對於有些人來講,也許會是生命中被強行打上的一個烙印。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一天,不過是又一天,單調,重複且毫無新意。

比如說虹橋碼頭前的這個又一天。

在聒噪聲中,鋪子開始了營業。早點檔,粥檔,點心檔,湯麵檔,灶上蒸起的霧氣,把個腥澀的早晨薰得香香噴噴。早餐過後,煎茶湯和煎藥的攤位也擺出來了。河風吹散了晨香,太陽躍上了天空,梳洗一新的人們開始在陽光下清爽的彼此打著招呼。

虹橋的碼頭熱鬧了起來,一批批貨物運上,又一批批貨物運下。

這時,敲著木魚叫醒了整個汴梁的僧侶們也在市場邊坐下,開始化緣。於是,一個喧嘩普通的一天開始了。

天空在忙碌的氣氛裏放曉,新的一天,來了。

豐樂樓裏也陸陸續續坐滿了茶客,都是些常來的閑散人,每天聚在一起,點一壺茶,或是叫上一壺黃酒,聽書賞曲,打發著無聊的時間和口袋裏無處安置的銀錢。

大廳裏照例擺了一張八仙桌,桌上放著一個缽,一杯茶,一把折扇,一個驚木。一個帶著四角書生帽的說書人站在桌後,吊一吊嗓子,開始了“每天一說”。

說書人叫做“百事通”,說的不是常聽的古書故事,卻是每日裏這京城中發生的大小逸事。“百事通”先說一段巷裏趣事,說累了,會拿著缽體下來轉一圈,叫做“討茶水”。聽得津津有味的人,會向缽裏丟一兩文錢,叫做“賞茶水”。“百事通”走回桌後,掂掂缽,聽得稀裏嘩啦一陣響,臉上笑,嘴裏就又接著說,這回說的是國家大事。

“各位聽客,說起這兩日朝中發生的事,頭一件,要數異邦來使與我大宋結盟的大事。各位聽客可知,我大宋有哪些強鄰啊?”

有人在底下接話,“這個有誰不知,第一個就是遼夷,另外,還有蒙古蠻子吧。”

說書人點頭,“這位客官可否還知道,蒙古部又有幾個番邦啊?”

下麵的人開始搖頭。說書人得意的一拈須,“說起蒙古,那是一個驍勇善戰的遊牧民族。浩瀚的草原上,大大小小集結了數十個部族。各部民眾每年隨著水草肥枯變化而遷徙不定。如今最大,最有實力的兩個部族,是遊居在鄂嫩河和克魯倫河域的乞顏部和烏魯爾部。就在前天,這兩個部族一同派了王子和國師來到京城,向官家遞交國書,以求交好。”

底下人議論紛紛,有人說,“不過是草原上的一個番邦,有什麼好怕的?”

說書人搖晃著腦袋,“嗯,可不能小瞧了這些蠻夷之人。據說這蒙古人身量高,體格壯。他們每日二餐,頓頓吃的都是大塊大塊的肉,也不烤熟,帶著血就開咬,野蠻的很。小孩子七八歲就被放到馬背上揮刀射箭,一邊遊獵,一邊燒殺搶奪。聽說年景不好的時候啊,牲畜不夠,他們就搶了活人回來殺著吃。”

聽者唏噓一片,“野蠻人,野蠻人。”

有書生模樣的人拍案說,“哼,這類炊毛飲血的蠻子,民智都不開化,官家不會與他們交好的。”

“非也,非也。如今這一隊蒙古來使,已被官家以友邦之禮隆重接入皇宮,聽說過兩天還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獵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