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太平橋,風從河岸方向吹來,裹著一股難聞的腥氣。荒草間還有蛇鼠在竄動,表示這塊土地還未完成平整。
因為要搞建設,河道兩岸的‘聖光工業園’出現十幾處工地。七八家施工單位正在安營紮寨,大瓦數的碘鎢燈照亮河道,人影幢幢。
‘和諧’係幾家企業最近發展很快,光靠招募鄉間民工已經無法滿足發展。
於是何玉蘭想方設法向市裏求援,希望接納一批退伍兵。市裏得知消息,歡喜的立馬將‘和諧商社’評為‘雙擁工作先進單位’。
‘和諧超商’銷售大量二手電器。這些電器大多是舊的或者壞的,這就需要大批家電維修人員,何玉蘭特意辦了家電維修班。
‘和諧物流’需要車輛駕駛和修理人員。周青峰還想有自己的施工隊,又需要工程建設人員。
正好近年退伍兵的安置是個老大難問題。
政府內一個蘿卜一個坑,沒編製安置不下。國企自己都發不出工資,不會招人。自謀出路等於發點退伍費趕回家,大部分退伍兵隻能種地。
沒任何人滿意。
‘和諧’係提供正經工作,月薪不會少於三百。市裏則給一批退伍兵解決安置問題,雙方簡直是一拍即合。
五百名軍地兩用人才立馬上崗了。
能解決五百個工作崗位,這等於送一件大功勞大人情給市府,是可以解決大問題的。軍地雙方都會感激。
隻這一條,地方政府就不會讓周青峰隨意倒下。
對周青峰來說,‘和諧’係正在天陽周邊的各縣市大幅擴張。一群受過兩三年訓練的退伍兵加入,能大大提高擴張速度。
像汽車兵,工程兵,通信兵,這些專業人員更是香餑餑。哪怕是普通士兵也比農民工強。
沒文化的農民工也迫切需要強化管理,有退伍兵加入,可以免得被鄉間勢力汙染控製。
這就是一舉多得。
大部分退伍兵就在‘聖光工業園’的工地。周青峰的垃圾倉庫就在工地附近,還包括處理回收垃圾和貨物的堆放場。
堆放場的另一邊紮著數百座帳篷,都是從市人武部采購來的存貨。
新成立的‘和諧建設’由一名退役工程兵營長負責。他把軍隊作風保留下來,半夜裏正帶著招募來的農民工青壯搞緊急集合。
周青峰對此哭笑不得,卻又希望真能獲得一支能打能拚的工程隊伍。
畢竟搞工程,尤其是大工程,還真不是容易的事。軍事化管理對於工程隊伍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堆放場的運輸調度組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一名退伍的通訊連長掌控這個仿若大腦的指揮機構。
這位‘連座’上任的第一天就大罵原本的調度員是廢物,隔天就打報告向周青峰要五萬塊。
周青峰給批了十萬。
因為這位退伍連長列出了二十幾種需要采購的通訊設備和五十個職工編製,其中甚至包括無線電台和密碼機之類的玩意。
隨後一周,退伍連長都忙著給自己五湖四海的戰友和部下打電話,發電報,寄路費。他真的湊齊了自己想要的人員和設備。
‘和諧物流’的堆放場調度組愣是被建成了一個戰術指揮中心。
上百的車輛和數百人員被退伍連長指揮的到處去‘作戰’。他自己待在帳篷裏過足了‘戰鬥’的癮。
由於經常連續幾天不洗澡,這位‘連座’整個人都餿了,可他還樂此不疲。
對於這些‘敬崗愛業’的軍人,周青峰能做的就是把工資提高些,順帶把他們的家人也接來,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比如‘和諧超商’搞早點攤基本不賺錢,純粹是養人。
管理這些退伍兵可比管理農民工方便多了。
比如周青峰下令不許亂闖碼頭邊的垃圾倉庫,隻需一句話‘機密重地’,他們自發的在外圍組織了巡邏隊。
周青峰帶著何玉蘭從堆放場外經過,一輛輕卡就拉著貨從路口開進來。
車燈照耀下,堆放場的管理者用對講機進行內部聯係,便捷而方便。
按退伍連長的話,“這對講機挺好的。軍隊裏的單兵電台都沒這麼好使。”
輕卡停在堆放場,裝卸工要將貨物卸下。
周青峰遠遠的瞄了眼,是油桶裝的食用油。近兩百升一桶,非常笨重。
九十年代的食用油就用這種大鐵桶裝,跟裝汽油似的。
“哪來的食用油啊?”
“從隔壁幾個市調集,鐵路運過來的。你不是讓我聯係些日用品的貨源麼,我已經派人到各地去查了。”
九十年代國內市場封閉,給了各種二道販子極大的運作空間。很多商品在產地積壓賣不出去,其他地方卻找不到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