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業社會,勞動成果自始至終都極其匱乏。一粒米,一個碗,一塊木頭,一根釘子都非常寶貴。
但到了工業時代,人類頭一回發現‘生產過剩’這種極其荒誕的事。勞動成果太多了,牛奶會被倒進河裏,作物爛在田地,貨物堆積在倉庫。
但還是會有人吃不飽,穿不暖。
現代社會,侵略者想要的已經不是領地和人口,反而是市場。美國之所以強大,一個原因在於它有龐大而統一的消費市場,有足夠內需來推動經濟循環。
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向歐美之類發達國家出口商品是獲取資金和技術,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甚至是唯一途徑。
大如中國,小如越南,亂如印度,莫不如此。經濟發展總是遵循一定的路徑,土雞緊挨著歐洲,對歐貿易就是它的生命線。
紡織業又是生命線中的生命線。
最早的英國工業革命就是從紡織業開始。其技術含量,資金需求和勞動力素質的要求相對不高,是個發展中國家的入門級任務。
紡織業發展到現在已變成發達國家掌握品牌,設計和研發新材料新設備等利潤高的部分。發展中國家就是幹苦力,賺點小錢。
可哪怕是一點小錢,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也關係重大,不容有失。
簡單來說,對外貿易和僑彙收入是土雞重要的外彙來源,紡織品出口占到對外貿易比重的四分之一。
九十年代,土雞有兩百多萬就業人口從事紡織業。如果能對其紡織品出口進行精準打擊,其經濟必然遭受重創,甚至會引發社會動蕩。
區區一個小鎮的走私犯都察覺到了這其中的隱患,但不是誰都可以背叛自己的利益。憂國憂民可以有,但錢還是要繼續賺的。
“我們的紡織業應該要反思,為什麼別人海運來的貨會比我們更好更便宜?官僚應該去調查一下,改進生產,壓縮成本。”
土豪走私犯給出了自己的想法。
伊爾哈姆聽得頗覺荒謬。大概是對方隻做家電走私,不做紡織品走私。若是反過來,這土豪隻怕就不是類似想法了。
這個情況反而讓伊爾哈姆留心。完成衛星電視接收器的交易後,他乘船返回敖德薩港的商品交易所,向其他走私商人詢問情況。
商人最是注重信息,交易所裏特意布置了聚會區,開通了聯係全球的電話線路,有免費提供的辦公設備,方便交易的進行。
聚會區提供免費的茶水和VIP休息室,總是有人會在此停留。伊爾哈姆問了幾個相熟的黑市商人,很快收集到不少消息。
“紡織品?據說‘聖光’的供應商在染料布料和紡織機械上獲得了突破,可以自己生產‘莫代爾’之類的新麵料,或者是高支數的羊絨麵料。
這些高端麵料過去隻有歐洲能生產,土雞的紡織廠代為加工。現在‘聖光’殺了進來,最近到港的女士內衣產品大多用‘莫代爾’生產,在歐洲賣的特別好。”
“莫代爾?”獲知的消息讓伊爾哈姆感到震驚,因為他之前也做過類似生意,就是從歐洲購買高檔麵料到德黑蘭銷售,專門供給有身份地位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