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著深情的土豆(1 / 1)

瓦日鄉屬於農耕區,被稱為道孚的糧倉。但是,長期以來瓦日鄉老百姓隻能以最傳統的方式耕作,靠天吃飯。氣候好的時候,會有不錯的收成。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當地人民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和損害。而且,隨著農作物品種的逐年退化,產量下降得厲害,直接挫傷了當地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糧食產量的下降,給瓦日鄉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

老百姓正在搬運菊美多吉爭取到的肥料

近年來,一些農戶對傳統的農作物品種不滿意,希望鄉政府引進新品種,品種改良勢在必行。菊美多吉非常重視農戶的意見,開始想辦法引進新的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是,這時候有人表示了擔心:“我們祖祖輩輩都種青稞和洋芋,外地品種萬一沒有收成,明年老百姓就要餓肚子了,到時候誰來負責呢?”還有人提醒菊美多吉:“你要當心點,以前瓦日鄉引進品種失敗後,被人罵的先例不是沒有。”

菊美多吉擲地有聲地說:“要讓老百姓走新路,幹部就要擔風險。我們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把風險扔給老百姓。”

為了更好地引進適合瓦日鄉的品種,菊美多吉先是走村串戶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召開全鄉幹部職工大會和村民大會,認真聽取大家的建議。然後,菊美多吉又去各個農科所和良種繁育基地谘詢和調研,希望能夠引進到適合瓦日鄉的農作物。

通過各種渠道,菊美多吉了解到,縣裏有一個土豆增收補貼項目。他非常興奮,終於為瓦日鄉的群眾找到一個增加產量提高收入的機會了。然後,菊美多吉拿出慣有的“一不怕人家煩,二不怕自己耍賴”的工作態度,到縣農牧局為瓦日鄉爭取這個項目。

道孚縣農牧局局長四郎生根曾是菊美多吉的藏文老師,回憶起菊美多吉當時找他要項目時的“賴皮”,依然記憶猶新。他說:“雖然縣裏有這個項目,但是沒有安排給瓦日鄉。可是,菊美多吉找到我,非要為瓦日鄉爭取這個項目。他對我說了想要引進這個項目的前因後果,以及對瓦日鄉發展的重要性。整個過程中,他又是倒苦水又是唱讚歌,把能用上的手段都用上了。”

麵對一心要為老百姓爭取項目的菊美多吉,四郎生根也沒有辦法。他還記得,菊美多吉當時聲情並茂地說:“我過去是你的學生,現在也同樣是你的學生,我的每一步成長都凝聚著你的心血和汗水,現在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難,你難道坐視不管嗎?”

功夫不負有心人,土豆增收補貼項目最終落戶瓦日鄉。四郎生根說:“他把老百姓當做父母一樣重視,把他們的事情當做自己事情一樣在意。我被菊美多吉的這顆真心打動了。”

土豆增收補貼項目按照每戶解決2畝土豆種(每畝土豆地同時補助600元經費)的標準,配送給瓦日鄉8個行政村。同時,該項目還負責回收土豆產品,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0.6元的標準共回收土豆5萬多公斤。項目的實施,為每戶農戶平均增收1200餘元,使當地老百姓看到了品種改良帶來的極大好處,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現在,土豆種植是瓦日鄉的優勢產業。大家紛紛表示:“沒有菊美鄉長的膽子,就沒有我們鼓鼓的錢袋子。”

產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也極大地提高了。看著人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菊美多吉喜笑顏開。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加大力度,繼續為當地群眾引進新的品種。後來,冬小麥、大棚菜、中藥材……陸續落戶瓦日鄉,躍躍生長著希望。菊美多吉在開拓的道路上不斷奔走,為當地老百姓闖出了一條條致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