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體溫的戶口本(1 / 1)

“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為藏區帶來了發展教育的大好機會。菊美多吉高度重視這項教育政策,並向當地老百姓大力宣講政策的優越,鼓勵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有一天,菊美多吉帶著宣傳資料,來到瓦日鄉熱瓦村做宣傳,中學生單孜的父親翻了翻資料,立即還給了菊美多吉。菊美多吉很不解,他問:“難道你不想讓單孜多學點知識?”

單孜的父親說:“咋不想呢,隻是這些東西我看不懂啊。”

菊美多吉恍然大悟,職業技術學校的門類多、課程多、專業術語多,專業性強,又都是漢語文字宣傳資料,大多數藏族老百姓看不懂。看都看不懂,又怎樣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專業與學校呢?菊美多吉終於找到了大家對這項政策積極性不高的真正原因。

菊美多吉很著急,思考著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更好地了解職業技術教育,讓這項好的政策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菊美多吉是藏文學校畢業的,他決定利用夜晚休息時間,把“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宣傳資料翻譯成藏文。

接下來的很多個夜晚,完成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後,菊美多吉挑燈夜戰,不知疲倦。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識,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更多方便。而這些微不足道的付出,將會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慰問貧困戶(左為菊美多吉)

經曆了一個又一個夜晚,菊美多吉終於把宣傳資料翻譯成了藏漢兩種文字對照的小冊子,挨家挨戶地發放資料,並做詳細地講解。當他再次來到熱瓦村的單孜家時,看到了單孜父親臉上的微笑。在家人的商量下,單孜選擇了到成都禮儀職中讀書。

“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因為部分學生姓名、出生年月等基本信息不準確,嚴重地影響了他們辦入學手續。這又交給了菊美多吉一項煩瑣的工作,就是規範學生的檔案戶籍,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按時入學。其中,就包括單孜。

單孜考上成都禮儀職中之後,學校發現他的名字上存在曾用名和現用名的錯誤,要求瓦日鄉政府出具證明,否則單孜辦不了入學證明。一家人很著急,擔心因此影響到單孜的學業。單孜的家人給菊美多吉打電話,說明情況後,菊美多吉承諾道:“別擔心,這件事交給我來辦。”

菊美多吉到鄉政府核實戶口,到派出所再確認,讓村委會出具證明,再到縣戶籍辦修改……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辦理,確保單孜能夠順利入學。終於,所有手續在單孜準備入學之前完全辦好了。那天晚上,已經是9點過了。菊美多吉懷揣著修改好的戶口本,騎著摩托車風塵仆仆地趕到單孜家。

菊美多吉的出現讓單孜一家人很驚訝,也很感動,他們沒有想到鄉長會連夜把修改好的戶口本送過來。他們說:“你明天早上拿來就可以了,這麼晚了,你騎了4公裏山路過來多危險啊!”

村民講述菊美多吉的故事

菊美多吉一臉輕鬆,看不出絲毫的疲憊。他說:“我們鄉走出一個這樣的學生不容易,一定要讓他去讀這個學校。有這麼好的政策,又不要學費,如果學籍都不給他辦好,就是我們的失職了。”一席話,讓單孜一家人感動極了。單孜的表姐卓瑪回憶說:“當菊美多吉從懷裏把戶口本和證明交到我的手裏時,上麵還帶著他的體溫。他說的那句話當時並不覺得什麼,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心裏感到很溫暖。”

菊美多吉不辭辛勞的付出和努力,讓單孜順利地進入到成都禮儀職中讀書。在道孚縣,還有很多像單孜一樣的學生,在菊美多吉的動員下參加了“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的學習。如今,他們中很多人已經陸陸續續走上了工作崗位。最開始,他們或許對這項政策了解不足,對讀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他們終於明白了,如果沒有菊美多吉當年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就不會有他們的今天。

單孜說:“菊美多吉叔叔永遠活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