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菊美多吉先進事跡報告
我一輩子無兒無女,從沒有人這樣關心過我們。冬天的夏普隆河水有多冷我知道,但我的胸膛被菊美多吉焐熱了。菊美多吉就是我的孩子。
——白多老人
我們的菊美鄉長對老百姓平易近人,沒有架子。他曾經給我們說,他的電話24小時開通,無論白天晚上,你們有事隨便打,我能做到的全部給你們做到。
——俄孜降澤
菊美多吉一直有一個教育夢,那便是讓每個藏區孩子都有書讀。
——昂旺巴姆
洛絨土登
各位領導、同誌們:
大家好!我叫洛絨土登,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縣長。道孚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平均海拔3500多米,那裏地廣人稀、交通非常不便,是國家重點扶持地區。
菊美多吉同誌生前是我們縣瓦日鄉的鄉長,他的名字藏語的意思是“堅貞永恒的不變金剛”。人如其名,他紮根基層11年,先後在我縣最偏遠的紮拖鄉、龍燈鄉、瓦日鄉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踐行藏區基層黨員幹部誓作“萬裏長城金剛磚”的誓言,為了藏區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年僅33歲。
他視忠誠如使命,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1979年5月,菊美多吉出生在道孚縣一戶農民家庭。2000年從四川省藏文學校畢業,第二年分配到紮拖鄉工作。紮拖鄉地處鮮水河峽穀,距道孚縣城70多公裏,藏語意為“石崖上的村寨”,全鄉317戶1700多人,分散居住在山腰、河穀地帶,不通公路,沒有電。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菊美多吉,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一件件艱苦的工作中。他主動要求到艱苦的村小擔任代課老師,積極參加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力以赴參與農村土地普查工作,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苦的工作任務,並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起來。2003年7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通過自學取得了大專文憑。2006年,年僅28歲的菊美多吉擔任了鄉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走上基層領導崗位後,他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近年來,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四川藏區開展了“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實行了藏區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加三年免費職業技術教育的政策(簡稱“9+3”工程),以及衛生事業發展計劃,三大民生工程促進了四川藏區的跨越式發展。菊美多吉同誌作為土生土長的藏族基層幹部,對中央到地方的一係列惠民政策衷心擁護。他表示,通過我們的努力,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心裏去,讓農牧民群眾從內心體會到共產黨好,就是黨的基層幹部對黨的最大忠誠。
2008年12月,組織上提拔他到龍燈鄉任鄉黨委副書記,依法當選為鄉長,那裏平均海拔近4000米,工作和生活條件更為艱苦。當時,菊美多吉已查出患有高血壓,但他把檢查報告往包裏一揣,帶上藥品,打起背包就去報到了。
剛一到任,正遇上我省啟動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暨帳篷新生活行動”,龍燈鄉拉日村被確定為首批定居點。但是,由於傳統習俗的影響,牧民覺得,千百年來,我們都是跟著牛羊走、逐水草而居,還是住帳篷方便。為了把這項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辦好,菊美多吉主動向鄉黨委提出請求說:“我會說牧區藏語,讓我帶隊到草原深處去做工作。”就這樣,他領著鄉幹部騎馬、步行,翻山過河,餓了啃點幹饃,渴了喝口山泉。有時找一戶人家,騎馬要走三天。甚至為了做通一家人的思想工作,他一共跑了7趟。高血壓常常使他頭昏頭痛,他就靠降壓藥和頭痛粉堅持。
他對牧民群眾說:“政府花錢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給我們蓋房子,這是千年不遇的好事。今後住進定居點,家裏老人再不用跟著牛羊到處跑了,孩子可以在村裏上學,鄰居之間相互也有個照應,青壯年去放牧也放心了。”牧民群眾聽了,覺得句句在理,他負責的52戶牧民從猶豫觀望轉為支持擁護。在他和同事們共同努力下,拉日村成為全省牧民定居示範點,成為省級文明村。如今拉日村的牆壁上,鐫刻著菊美多吉和鄉親們共同的心聲:“一步跨千年,從帳篷到別墅,從夢想到現實。”道出了藏區群眾感念黨的恩情,共享幸福生活的喜悅。
他視群眾如親人,把老百姓的小事當成頂天的大事。他常說,自己是喝酥油茶、揉糌粑麵長大的,永遠是農牧民的兒子。2010年底,考慮到菊美多吉身體有病,不適宜長期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組織上安排他到海拔較低的瓦日鄉工作。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他把藥瓶帶在隨身的包裏,拿出“高原犛牛”的勁頭,對鄉裏的大事小事他都鉚足勁地幹。在瓦日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裏,他積極爭取項目,帶領群眾完成了23公裏的通村公路,修建了32公裏的灌溉水渠,架起了一座鋼索大吊橋,建起了5個農村書屋和6個村級醫療衛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