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馬奔騰 氣象萬千(1 / 3)

趙鎖仙

石評梅乳名心珠,學名汝璧,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取筆名石評梅。兒時的她天資優秀、聰慧過人,家學豐厚,飽讀詩書。青春期的她,以尖銳、犀利的筆觸,勇敢地抨擊黑暗勢力,寫就一篇篇血與火的詩篇,成為“五四”新文化開創時期著名的女作家,曾名動一時享譽京城。還由於她與山西籍最早的共產黨人高君宇成就了一段“生前未成眷屬,死後並葬荒丘”的淒美姻緣,雙雙相伴在北京陶然亭,寫就一曲世人口口相傳的傳奇愛情。

石評梅是我們故鄉的驕傲和光榮,我們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她、紀念她,並學習她。

在石評梅女士逝世64年後的1992年,幾十位平定文學女青年繼承石評梅的遺誌,成立了“平定女子文學社”,開始了艱辛的文學創作之旅;在石評梅女士誕辰103年的2005年,三區兩縣幾十位熱愛文學的姐妹們誌結同心,再續平定女子文學社舊緣,成立了陽泉市評梅女子文學社,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新一輪搏擊。

有“十年磨一劍”一說,用十一年時間登遍世界七大高峰的登山運動員王勇峰說:“人隻要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必能達到本領域的第一。”我們眼前就有這樣一位典範,一個樣板,一麵旗幟,她就是人人詠歎個個稱讚的評梅女子文學社社長魏文瑾!

她能說會道,能寫會畫,敢在張穆先生200周年紀念日上揮毫潑墨,現場對出上百字長聯,多才多藝也。但她最喜愛的還是寫作,散文集《故園情懷》、詩歌散文集《愛的世界》和詩歌集《海棠依舊》已經坐擁懷中就是見證。誠然她在用心寫作,但她更用心打造一支團隊,發揮群體力量,傳承評梅精神。她為評梅而生,為評梅而戰,是石評梅真正的傳人。

她用第一個十年,建立隊伍,開疆破土,夯實基礎,廣施影響;她用第二個十年,帶領上百人團隊,活躍在三區兩縣,謳歌生活,為民當呼,打了一場場漂亮的攻堅戰,創造一出出令人稱奇的業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崢嶸滿目春。她以自己為人作嫁的坦蕩胸懷,把才情各異、年齡不一的上百名姐妹緊緊地團結在自己周圍,一起奔文學,一起衝未來。她全力幫助身邊每一位姐妹擺脫困境,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了自己;她為別人揚名揚善,她替別人提供舞台,她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指尖說得好:“蘭姐和文學社已是一體,沒有蘭姐,就沒有文學社今天的碩果;沒有文學社,就沒有蘭姐今天的成就。”

一人呼起,群起響應;百人一心,黃土成金!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間社團,又是一個蓬蓬勃勃勃的戰鬥群體;她們是相夫教子的“娘子軍團”,又是崇尚文學追求光明的精神貴族;她們以血肉之軀肉體凡胎,挑戰自我製造神話:誰能相信,僅僅20天時間,幾十位姐妹棄小家之不顧,日夜兼程,協力同力,一舉拿下20多萬字的《紅鬃馬》第5期,向評梅女子文學社成立大會獻了厚禮;有誰相信,僅僅36天時間,31名骨幹社員深入到交警一線,采訪了55位交警及家屬,完成了53萬字的紀念文集,為市交警隊成立20周年慶典活動助興添彩;誰能相信,社刊《紅鬃馬》一年一期,堅持7年不動搖,質量一期高於一期,水準一年好於一年:誰又能相信,七載光陰,《紅鬃馬》係列文叢4套共33本順利問世,好評如潮。

驚喜接二連三,眼前常常一亮!

7月22號,評梅女子文學社建社20年慶典活動的大幕徐徐拉開,高亢激越氣勢如虹的大曲即將唱響:《梅苑印跡——20年,我們一起走過》大型展覽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將於9月上旬在市文化中心展出;《梅園墨事——20年,我們一起走過》一套五本紀念文集《擷英集》、《回望集》、《故事集》、《序言集》、《評論集》將魚貫推出,還在積極籌劃一台豐富多彩的慶祝晚會,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的任務,在百人大戰中將一一兌現完成,她們分明是在創造奇跡!

文瑾社長坐陣主帥位置,調兵譴將如手把泥丸。戰前點名文德芳、寒月、葛燕紅、尹麗萍、郭廣姝五員虎將出列迎戰,擔綱《擷英集》、《回望集》、《故事集》、《序言集》、《評論集》係列叢書的主編。五姐妹領命出征披掛上陣奔赴一線,她們不辱使命,肩負重任,搜集圖片,整理資料,登門索稿、網上征文,之後精心選編,認真合成。現在,圖文並茂、資料翔實、文章精美的一套五本紀念文集在她們的巧手織綿中,在百位姐妹的積極配合下順利“收官”,成稿已交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