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書療心(1 / 2)

夥計道:“要三吊錢。因那冊子是成套的, 山水風物印得又精美, 三吊錢已是賤賣了。”

笑笑粗粗一算, 三吊錢相當於現代的六十元, 對於成套圖書來講不算貴, 但是對窮書生來講, 也算是一筆錢呢。

書生顯然被六十元嚇到了, 滿臉遺憾地離開了。

“很多讀書人買不起書,那些有錢成車買書的卻又沒空讀書。”阮氏輕歎。

“思存先生是儒商,這裏的書哪一本不是信由他們看的, 瞧那邊兒那人,都快躺到地上看了。”笑笑道。

阮氏輕笑:“這卻也無奈,總不能攆走了。有真正買書的, 便給人家取一本新的, 這架子上的書早都叫他們翻舊了。”

“嬸嬸何不索性借書呢?”笑笑心思活了活。

阮氏眉毛一動:“怎個借法?”

“嬸嬸這三座樓總能開辟出個所在,專做借書用, 擺上長桌長椅, 可就地借讀, 也可租書回家。”笑笑說著很激動, 這分明就是圖書館了, “借讀與租書都可按天來收費, 借讀的人三文五文便可坐上一天,租書回家的每本收個三五文,按天累計。如此, 便將賣書與租書分開了, 所賣書籍自然可保持頁麵幹淨,就地讀書的人少了,賣書的地方也有個好環境。而那些買不起書的窮書生們也可花小錢多看書了。”

“這法子好!”已有一人叫好,卻是方才那個買不起《山水誌》的書生,“思存先生若真能如此,於我元龍朝可謂功德一件!我們書院裏的學生們哪個不是跑出來蹭書讀的,便宜的書也是一人買下來,幾個人輪番借著看的。學子們大多出自平民之家,家裏肯出束脩供上學已是厚待,怎還能伸手再要錢買書呢……”書生的表情很複雜,既有激賞亦有慚愧,半晌道:“賒粥救命,捐書療心。”

二人聽聞此言,皆受觸動,阮氏道:“畫坊的二層一直空著,不如將那裏作為借讀之所,索性好事做到底,若在坊內借讀,皆不收錢。”

笑笑第一個道:“不收錢不合適,讀書人有骨氣,隻怕麵子上掛不住,再有,若有這麼個場所能蔽日遮雨,那些無處可去的閑漢會不會也湊進來擾了清靜呢。”

書生也點頭道:“這位姑娘說得有理,一日交幾文錢還是交得起的。”

笑笑看看阮氏:“思存先生若真要做此善事,不如單雇一些書生來管理那些書呢,算作勤工儉學了,收上來的錢就算是工錢了,他們讀書人也自會珍愛書籍、好好保管的。”

阮氏覺得有理,那書生不覺道:“姑娘聰慧!這主意甚好,那租書場所想來不會有多少收益,若先生再雇夥計豈不成了賠本兒買賣,如此一來,我們這些人有地方看書,那些貧寒學子也能在此謀一份差事掙些糊口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