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也是月刊, 居然能在一年之內超越《悅己》, 連霓節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尤其《悅己》還是瑛園自己辦的, 這不是左右互搏麼。
終於, 寧公子也開口了:“我們家的女眷……人人看《悅己》, 想超越這本雜誌不大可能。”
“我說的超越是指銷量, 並非包括廣告在內的全部收入。”笑笑心平氣和, 仿佛在說別人家的雜誌,“我隻問你們,《京都雜記》的受眾比《悅己》要多得多吧?”
“三日刊怎麼能和月刊相比?”霓節道。
“不不, 不隻是日刊與月刊的區分,受眾類型本身就決定了一份報刊的銷量。”笑笑將這些日子思考的關於後世報刊的心得與兩人分享,“《悅己》是一份女性雜誌, 這就注定了它的受眾類型主要為女性, 因此這本身就是一種局限。”
笑笑的話令兩人都陷入了沉思。
恐怕任誰聽了這番話,都會產生疑問:既然你唐瑛園想得這樣透徹, 為何不去經營一份受眾更廣泛的雜誌呢。
過了半晌, 寧公子才道:“但我認為, 這種局限實則是一種優勢, 麵麵俱到雖好, 但卻很難深入人心。”
笑笑並未因此對寧公子另眼相看, 仿佛知道這個人就該是一個聰明的。
“我方才之所以沒有舉出受眾麵較廣的月刊例子,是因為本朝還沒有誕生那樣廣博的月刊。”笑笑露出個微笑來,“某些日刊之所以暢銷, 隻因其是以綜合新聞為主的, 每一種類型的讀者都能夠在報紙上找到自己想看的新聞。”
“但是,月刊並不適合做新聞。”寧公子漸漸進入到一個報刊經營者的角色中來。
“對,因為新聞需要時效性,因此越快發越好。”笑笑點點頭,“另外,我也並不希望寧哥做日刊,做新聞是很複雜的,起碼旗下需要很多的記者,需要馬不停蹄的運轉……”
以寧公子這樣的性子,不大像是喜歡應付這些事情的人。
——但是靠編笑話書發財就太難了。
霓節終於忍不住問道:“月刊若想做到最大受眾,是不是可以考慮做綜合的話本子呢?隻要多收羅一些作者就成。”
“即使是話本子,也需要定位,是以武俠為主,還是以言情為主?是以淺顯易懂的為主,還是以耐人尋味的為主?這些都需要不同的觀眾群。”
“唐姑娘有更好的辦法嗎?”寧公子直接不恥下問。
“我認為隻要找準了方向,這個不難實現,我們一個記者都不需要,甚至一個作者都不需要。”笑笑望著兩人漸漸瞪大的眼睛,頗有些成就感。
“一個作者都不需要?!”兩人簡直異口同聲地發問。
笑笑也不再賣關子,直接揭曉了謎底:“我們要做成讀者文摘。”
“讀者文摘?”
“對,我們可以靠讀者為我們尋找好的文章,然後經過篩選進行刊登!”
讓讀者為報刊提供好文章?還可以有這種操作嗎?!
寧公子的眼睛漸漸亮起來:“這樣,大眾也有參與其中的樂趣了!隻是,我們該具體采取怎樣的形式?”
“很簡單,讀者來信。”笑笑感覺自己這一次終於將後世的雜誌風格發揚光大了——自己離開的時候,紙媒業已成弱勢,但《讀者》雜誌依然屹立不倒,可見其受眾之廣,影響之大。隱約記得這本雜誌一直穩居國內期刊銷量冠軍,甚至亞洲期刊銷量冠軍,這就足以證明這一種創刊模式是具有極大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