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〇年,穀良友回到山東,在韓複榘手下幹,是魯西民團總指揮,駐軍菏澤。
有一回,巨野有個人販鹽到了菏澤,他推的小紅車子碰到人家房子,人家不讓他走,把車和鹽都扣下了。實在沒辦法,他去找穀良友,穀良友管了他一頓飯,又到那家說說,人家把車和鹽給放了。
穀良友的媳婦傅氏是個農家女,馮玉祥叫她三嫂,很敬重。當兵的穿鞋磨損快,穀三嫂給丈夫做的鏟鞋也有馮玉祥一份。鏟鞋底子前邊長出來一個尖,翻過來縫到鞋麵上,鞋前尖輕易不壞,一雙鏟鞋頂兩雙圓頭鞋。鞋底都是直底,不分左右腳,兩隻鞋咋穿都行。
有一回集合訓話講到行軍的事,馮玉祥抬起腳來說:“這是穀三嫂做的鏟鞋,結實經穿,左右腳還可以替換著穿,行軍方便。”用現在的話說,鏟鞋太土,要好的農民都不穿,這麼大的將軍穿鏟鞋,當兵的和家屬都跟著學。
一九三二年,馮玉祥隱居泰山普照寺,穀良民那時候是二十二師師長,他派出一個團駐泰安,穀家兄弟也常上山看看。
馮玉祥特意捎信,叫穀三嫂給做幾床粗布棉被。
做好以後,穀三嫂送到山上,馮玉祥和媳婦李德全都很高興,留穀三嫂在泰山多住幾天,拉拉家常話。
棉被被麵是藍格粗布,裏子是白棉布,馮玉祥說:“還是粗布棉被蓋上暖和。”
穀家人提起馮玉祥都叫“馮先生”,穀三嫂回家以後說,馮先生在泰山穿一身粗布衣褲,戴的是老頭戴的氈帽頭子,腰帶都是粗布的。他們吃的是粗茶淡飯,白菜燉豆腐,大餅卷炒雞蛋算是好的了,馮先生也最愛吃。
馮玉祥主張男女平等,婦女剪短發,不裹腳。穀良友兩個閨女鳳儀和鸞儀都沒裹腳,穀三嫂也把自己的腳放開,娘兒仨都剪短發。這些在菏澤和巨野都是新鮮事。
那時候,山東有個老缺(注:土匪)叫劉桂堂,外號劉黑七,經常領人來菏澤,走到哪裏殺到哪裏。
一九三四年,聽說劉黑七到巨野了,穀良友領著部隊跑步過來,一心活捉劉黑七。沒承想劉黑七跑了,他勞累過度,又上了一股火,勾起舊病,病倒了。
穀良友的病確診是胃癌晚期。馮玉祥原想讓穀良友到北京協和醫院動手術,派人送去病曆。醫院一看病曆,已經晚期,不願接受這手術。
穀良友在濟南手術以後,不到一個月去世了,那天是農曆九月初九。
第二天早晨,馮玉祥從泰山趕到醫院,放聲痛哭。哭完,他去省政府跟韓複榘商量喪事,成立了治喪委員會。
幾天以後,追悼會在濟南市政府大院裏開,馮玉祥自己寫的祭文,念了十多分鍾,在場很多人聽了掉淚。他寫的挽聯也掛在會場,上聯是:“想當初咱們同心同德同革命音容俱在”;下聯是:“看今朝你先生先死先超生浩氣長存”。
開完追悼會,起靈到車站,運回巨野下葬,軍官輪流抬棺,送殯的好幾千人,前麵還有部隊儀仗隊。馮玉祥跟韓複榘說:“我們百年以後,怕是沒有這樣的待遇了。”
日本人開戰以後,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家屬先去武漢,後去重慶,穀良民一家也跟著去了重慶。
馮玉祥問:“三嫂為啥沒來?”
穀良民說:“三嫂不願意離開老家,回農村去了。”
馮玉祥很生氣,說:“你們都怕死,她不怕死?”
他派人到巨野鄉下接三嫂,特意囑咐辦事的人:“光接三嫂,不接姨太太。”他最看不起做姨太太的人,人家有媳婦了,還去做小,這是看不起自己。
三嫂說:“都是一家人,俺不能撇下她們自己逃命。要走都走,要不走都不走。”
來人很為難,跟馮玉祥彙報。
馮玉祥答應了,就一個條件:姨太太不能跟他見麵。
一九三八年,穀三嫂她們到了重慶,住進馮玉祥預先安排好的地方,軍屬待遇。馮玉祥經常過來看看,他每次去,三姨太、四姨太都提前躲起來。
1946年,薑源清(右二)率全家由重慶北返,途經陝南留侯祠時留影。另為女婿韓子華(右一,韓複榘次子,後為民革中央委員),長子穀自成(左二),次子穀自生(左一)。穀自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