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入鄉隨俗,緊跟時代潮流,順帶把煉丹一事引上正路。
不求長生不老,強身健體總是可以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誰說煉丹就一定是罔顧他人性命的妖邪之術呢。
很多時候,並不能簡單粗暴統一而論的批駁煉丹就是不務正業,在這個紛爭不斷的年代,國家混亂,現實的社會讓人失望。
地位權勢皆不缺的名士們隻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安慰,追尋道法的逍遙,企圖逃避真正的現實,追求所謂的長生。
某種程度上,與信仰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力改變現狀,逃脫避世,也是一種選擇。
至於對錯,不做評判。
古往今來,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做審判者容易,但易地而處,做的真的能比身處亂世的人好嗎?
不能奢求每一個人都成為不滿現狀便能憤然踏出改變的先驅者。
所以,在笙歌看來,不強製要求別人做自己心目中想做的事情,是一種基本的寬容。
盡自己所能,做改變。
在帝王麵前,笙歌再一次表演了一場神乎其神的精彩表演,成功的唬住了帝王。
帶著聖旨,搖身一變,皇家道觀的觀主。
而馬文才也終於能夠名正言順的跟在笙歌身旁,無人再有權利帶走他。
京城,不僅僅是繁華,更能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和眼界。
尤其是這一路走來,所見識到的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所有亂世都會出現的場景。
自東漢末分裂,至今日,這個天下就從未真正一統,真正和平過。
所謂盛世,所謂花團錦簇,不過是富貴人家自欺欺人所營造出來的虛假繁華。
馬文才心想,為何上一世他們三人的眼裏就隻放得下感情,白白賠上了三條命呢。
而他也約莫明白,愛女入骨的祝老爺為何對祝英台的以死相逼視而不見,依舊不允許英台嫁給梁山伯了。
一來,梁山伯的身子骨終究是弱了些,難以壽元長久,他不知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貧弱所致。
二來,梁山伯的性子過於執拗,剛過易折,身處亂世,毫無背景,稍有不慎行差踏錯便會禍及妻兒。
更不要說,如今士族之風盛行,重門第,講閥閱。祝、馬兩家都是由北方遷來的體麵人家。
隨意悔婚,祝英台一輩子都會被詬病。
正因為祝老爺疼愛女兒,站在一個過來人的立場上才始終不鬆口允婚,隻可惜祝老爺錯估了英台性情中的那份死不回頭。
英台的一往無前至死不悔沒有錯。
而祝老爺思慮再三考慮以後也沒錯。
也不知繞來繞去,英台和梁山伯能不能繞出曾經的悲劇。
梁山伯若無強健體魄,若無自保之力,恐怕依舊難以抱得美人歸。
如果他站在家人的立場上,恐怕也不同意英台嫁給家徒四壁,性子又不懂變通的梁山伯。
思來想去,馬文才還是決定盡一下綿薄之力,寫信給玉無瑕,讓其幫扶著梁山伯。
再不濟,也不能缺衣少食,難以溫飽。
做這些事情,馬文才並沒有瞞著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