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錢多之歎(1 / 2)

時間轉眼到了四月底。

這天,龍嘯山莊剛經過一場春耕的繁忙,羅成與洪壽、何通、李貴父子、孟中等在羅宅大廳談論著莊裏的亊務。

“今春除了莊戶戶田以外,莊田種了足有三萬六千畝,就是按去年晚稻每畝收米2石多來算計,這頭季稻咱莊就能收米七萬二千石,兩季少說應有十三萬石,全年的工俸和其它用度加起來約五萬石,如此咱莊一年兩季下來也能富餘八萬石大米。紡織場一年估算可織絹六萬匹,織綿八千斤,扣除織工工俸一萬八千匹絹和二千四百斤綿,尚餘四萬二千匹絹和五千六百斤綿,再扣出一年其它工俸和用度二萬匹絹和一千斤綿,年可餘二萬二千匹絹和四千六百斤綿。還有賣紙、賣書、賣鐵器、賣陶器、農俱和家倶的沒算。”李貴邊擼著胡須邊如數家珍般地算著莊裏的帳。\t

“去年賣那些東西得了五十六萬錢,一萬五千石大米,絹二千匹,綿三百斤;今年因商業街來人多了,到現在就已賣得三百六十八萬錢,二萬六千石大米,絹八千匹,綿六百斤。”李福補充道。\t

洪壽和何通聽得滿臉潮紅,瞪圓了兩眼,兩人的嘴都合不攏。

“怎……怎會賣……賣得如此多錢?”洪壽之前雖然知道莊裏財富聚集得很快,但聽了李貴父子詳細報出的數後,仍大出所料,以至於激動得說話都結巴起來。

“這主要是賣書和紙的錢。一本《一千個為什麼》賣三千錢一套,不是莊主叫別賣太高,賣一萬錢都能賣。”李福說。

“絲……”洪壽到吸一口涼氣。

“莊主,文達不解,何以不賣高些呢?”何通困惑道。

“之前我和姐夫都沒料到三千錢一套能賣得如此好,當價錢漲起來時,陸續印的三批書已賣出手了。不過,我估計真要賣一萬錢,恐怕也不會賣得這般好。三千錢其實已很高價了,加上量大,獲利已非常驚人。能保持這個勢頭應可滿足,畢竟有錢且願買此書的人數量不會太多。”羅成說。

“唔,莊主言之有理。”何通釋然。

“唉,這錢糧少時,總嫌莊裏人多;這錢糧一多,就開始覺得人太少了。”李貴忽然歎道。

“是呀,以本莊眼下財力,就是養個幾萬人也極為輕鬆。看來,眼下咱莊的情形是啥也不缺,獨缺人。”洪壽說。

何通幾人也都紛紛表示有同感。

“噯,前段時間從周邊地界和一些莊園陸續都有人來投靠,怎麼近一個月來沒有了呢?”羅成聽洪壽一說,不由問起。

自去年底半截商業街開張後,周邊一些散戶和其他莊園的莊戶來逛街和辦貨時,見龍嘯山莊一排排新樓,莊戶個個精神飽滿,衣著光鮮。好奇之下紛紛打聽,一問之下,這些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他們聽莊民說:凡龍嘯山莊莊民都能住上那漂亮的小樓和不用交租不算,子女還能免費上學堂!

人們驚羨之餘忙低聲問龍嘯山莊還要不要人?莊戶亊先都得到過區長和村長的交待,於是就對他們說:莊裏歡迎,但來後必須遵守莊裏的八條莊規,並耐心的把莊規簡要告之。

隨後幾個月,陸續來投龍嘯山莊的竟達一百三十多戶,六百多人。其中編戶有八十多戶,剩下的都是其它莊園的黑戶。

羅成為免太多編戶的跑來後引起官府的不滿,還專門交待年初時向縣令丁盛增報了二十來戶,並送了份厚禮。而其實跑來的編戶屬晉安縣的也隻十來戶,其餘編戶是從龍嘯山莊西南幾十裏外同安縣跑過來的,算下來,晉安縣衙還有賺,丁盛自然是心滿意足。其實,羅成即使不報,他也奈何不得,羅成隻是不想過早引來太多麻煩。

“洪大總管吩咐在下去打探過,一是同安縣那邊靠咱莊近的都跑來完了;二是晉安縣靠咱莊近的地界,本來就沒啥編戶,來的十來戶都是東麵的漁民;三是走失人的莊園也都發覺人是跑咱莊來了,見咱莊勢大惹不起,因而不敢來索要,然他們卻一方麵加強了看管,另一方麵也減了奌租調,所以暫時穩住了莊戶。故此,近來就沒多少人來了。”何通道。\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