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駛進羅府後院,羅成下車走至客廳院門外時,便聽見一外地口音男子正與洪壽閑聊。
進入客廳,隻見一廳裏端右側一坐椅上一中年文士裝束的漢子麵向院門方向,正與背對院門的洪壽談話。洪壽塊頭大,正好擋住了中年漢子的視線,以至羅成進來他們也沒看見。
“讓遠道而來的貴客久候,見諒!”羅成朗聲招呼道。
羅成的話,一下驚醒了兩人。二人同時站了起來,洪壽忙為他們做介紹。
“士行兄,這位就是本莊莊主應龍。”洪壽先向中年漢子介紹了羅成,繼而轉向羅成介紹道:“賢婿,這位是鄱陽士行兄。”
中年文士自站起來看清羅成那一刹那間,其難以掩飾的驚訝就表露無疑,以至於顯得多少有點失態。
羅成對中年文士第一眼的強烈印象就是,此兄尊容的確有獨到之處:高而寬的前額下,一張黝黑而顴骨凸起的臉,兩道分得很開的濃黑眉毛下,是一雙深凹眼窩中充滿智慧的大眼,眼中此刻透著驚異的光芒,鼻梁“坍塌”的祘頭鼻下,黑而濃密的胡子掩蓋不住一張典型“地包”的闊嘴,寬而前傾的下巴上,零亂的三寸胡須與兩鬢垂下的長髯相映成趣。
中年文士一身衫袍已變成灰白色,非常陳舊的白色廣袖寬衫裏藏著一付中等身高,身材偏瘦但並不顯孱弱的身軀,足下著一雙已嚴重磨損的木屐。
“士行兄不遠千裏光臨敝莊,子榮幸之致。”羅成麵帶誠懇的微笑,熱情施禮道。
“鄙人姓陶,單名一個侃字。此次冒然造訪,唐突之處還請羅莊主包涵。”陶侃微一怔,旋即客套道。
“陶侃!?”聽了陶侃的自我介紹,羅成大吃一驚,竟抑製不住脫口驚呼出聲。
羅成對陶侃生平雖不能稱之為了如指掌,但史人對之評語:“陶公機神明鑒以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6抗諸人不能及”是知道的;其東晉開國之功,無出其右,都督八州,官拜司馬,儼然封疆大吏是知道的;自幼家世貧寒,但“少長勤整,自強不息”珍惜光陰,衝破士族製度,森嚴門閥的阻礙,終脫穎而出,從軍幾十年,英勇善戰,履建奇功,最終被譽為一代大將風範的軍亊家這也是知道的。
當然,羅成還知道陶侃有一個聲名顯赫的曾孫——陶淵明;還有令羅成記憶深刻的其母“截延賓”之典故:陶侃出身貧寒,自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其母性格堅強,一心望子成龍。一次為招待路經陶侃家的鄱陽郡孝廉範逵,正逢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這時陶母毅然剪下自已的長,然後拿去換來酒肴,終令客人盡興而歡……
上述史亊,自然隻是在羅成腦海中一閃而過的瞬間。
“正是。莊主莫非之前聽聞過士行俗名?”
陶侃見羅成聽到自己報出名字後這麼大反應,大感疑惑,心道:吾既非士族名流,也非學究人;既無官身,又非豪門的一介功不成,名不就的孝廉,豈會名播千裏至此偏遠蠻荒之地呢?然,見這後生莊主之神態又不似做偽?
一旁的洪壽也被他這女婿突如其來的一聲驚呼,弄得神經一陣緊張,不過瞬間他就聯想到賢婿那能人所不能的本領——未卜先知!想及此,他不由重新審視起陶侃來:莫非眼前這形貌怪異猥瑣的漢子真應了賢婿過的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
“啊,恕子無禮!隻因士行兄之姓名與前些時日子夢中所遇高人姓名巧合,故一時驚訝失態。”羅成歉然一笑,胡謅一通,心裏卻暗自調侃:我可沒胡弄你,老兄你還真是我夢寐以求的高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