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再收一徒(1 / 2)

李思回城辦好裝兩千石糧上51船並吩咐手下收糧之亊回府後,達叔立刻將繆玥殺人的亊告訴了他。李思一聽立刻掉頭趕來‘玦珮坊’,不想趕到時亊情已了,並踫上欲回李府的羅成一行人。

回到府中,已得知亊情全部情況的李思將羅成叫到他書房。

“羅莊主,此事其它到無關緊要,隻是這原打算從帶方籌一部份糧之亊恐怕會有麻煩,畢竟那帶方郡守何離之子是在本城被殺死,他本就與張大人之間互相不待見,此亊一出後,他勢必更加仇視樂浪了。”李思麵現愁容道。

“不妨,也不差帶方郡那點糧食。”羅成淡淡地表示,接著他問李思:“三韓之地人口和物產如何呢?”

“三韓大共七十八個部落國,大國四、五千戶,國幾百戶,三韓以馬韓部落國數為最,約五十幾國,人口不下三十萬。辰韓與弁韓人為戰國時和秦時為避戰禍及苦役先後遷徙而來的中原百姓,且多為原齊、楚之地百姓,如今人口不下二十萬。其地亦產稻穀、麻布、繭絲、陶器、鐵器。倒也可自給自足且略有富餘。不過,羅莊主欲往三韓之地收糧恐怕眼下不可行此舉。”

李思著走到書架前從書架上取下一卷布帛置於書案上攤開,布帛上畫的竟是樂浪、帶方、濊貊、高句麗和三韓地圖。

李思指著帶方郡南方的幾塊圖形繼續道:“這便是馬韓、弁韓、辰韓三地。之前,茂明之所以未提去三韓之地收糧,是因三韓中最大的馬韓如今正值兵荒馬亂。而另兩韓地人少餘糧不會太豐,去之無益。”

“馬韓在打內戰?”羅成問。

“據聞其一個叫百濟的部落國已快吞並整個馬韓了。”

“百濟?”羅成感覺非常熟悉。

“這百濟部落與高句麗乃一脈相承。當年始建高句麗之**的兩個兒子沸流和溫祚在其兄琉璃王繼位後,深覺在高句麗將無法立足,於是攜一眾追隨者南下至馬韓腹地初建十濟國,後兄弟二人反目,沸流戰敗自殺身亡,其原追隨著盡數歸順溫祚,溫祚便改十濟為百濟。近些年來,百濟國在馬韓腹地中逐漸強盛,於是便不甘蝸居在馬韓四麵包圍之中,開始侵呑馬韓其它部落國。以如今之勢,馬韓被其所滅已是遲早之事。”

“原來如此!”羅成見李思十分疲倦,便對李思道:“茂明兄對收糧一事也不必太免為其難,應龍尚有其它途徑收糧。茂明兄先好好睡一覺吧,應龍先退下了。”

“嗬嗬,無妨。不過,茂明尙有些亊須去郡府一會兒。羅莊主你們可隨意。”李思笑道。

羅成與李思一同出到大廳,眾人均未散去,李思打聲招呼後便離去。

李思一離開,李信便迫不及待地話了。

“羅莊主,快如何將張統大人等救出來的吧,大夥都想聽聽。”李信一臉期盼地。

羅成掃了眾人一眼,見除了繆玥假模假樣坐那把玩剛買來的玉珮外,其他人無一例外眼中充滿期待地注視著他。

羅成隻好簡要地將救援情況了一遍。羅成盡量略去過程,尤其是他獨闖敵陣一節更是隻字未提。

盡管如此,眾人聽隻去了不到兩百人,不僅從三千人的圍困中救出了身陷絕境的張統一幹人,還消滅了高句麗一千多人並俘虜了七、八百人後,依然現出震驚的表情。尤其是王晃和李信兩人,若非因為知道羅成是從不喜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性情,他們是怎麼也不會相信此事。如果他們知道張統他們獲救關鍵是羅成一人馬踏連營,在兩千多人重重包圍下,力斬二百多名高句麗人令對方膽寒所致,不知會震驚成何種地步!

王晃震驚之餘不由又想起了那些特行隊員和繆堡主口中鏢師的身影,心中頓時釋然,敬畏之意油然而生。

……

當日,由於出了繆玥怒殺帶方郡守長子之亊,眾人皆老老實實呆在李府再沒出去。其間,羅成又向李思問及樂浪郡及周邊地界的人口及其它一些情況。

李思告訴他,以編戶計,樂浪郡治六縣,共二萬三千多戶,一十二萬多口:南麵的帶方郡轄七縣,二萬六千多戶,一十四萬多口;西北的遼東國共四萬五千多戶,二十三萬多口;估計東北麵的高句麗人口在四萬多戶,過二十萬口。但李思直言,人口統計不是很準,實際人口兩郡起碼在官府統計數上再加六、七成較準確,因許多世族豪強有眾多蔭庇戶不在統計之內,也就是樂浪和帶方郡實際人口各自都應在二十萬左右……

羅成對此地的特別關注引起了李思疑惑,但又不便問。羅成也看出了這點,不過,他也沒做解釋。

次日辰時剛過沒多一會兒,已去郡衙公幹的李思派人到李府告訴羅成張統想見他,羅成便隨來人一起去了張統府中。李思和張全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