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互不為敵(1 / 2)

司馬泰臉色一整,目光熠熠地注視著羅成道:“中原中人大多認為晉安侯奇人之稱乃因詩書畫曲、百工奇藝奇絕下之故,孰不知晉安侯尚是一位萬夫莫敵,可單人匹馬在幾萬高句麗人的軍陣中馬踏連營、縱橫斯殺如入無人之境,戰神般的神勇之士!”

繆播聽後震驚不已,驚疑地看看一臉認真的司馬泰,又看看神態自若的羅成,半晌做聲不得。

羅成一聽不由瞠目結舌:古人浮誇之能真不是蓋的!

“應龍不知王爺從何得知此亊。不錯,當時樂浪郡守及一眾官員士兵被千多高句麗士兵圍攻,與應龍相熟的郡丞大人得到求救消息後,便欲借應龍所乘大船派兵前往施救,應龍自是義不容辭,慨然應承。應龍見樂浪兵力僅百餘人,於是便率隨船百餘名莊勇與郡丞李思大人率五十名武吏一同前去施救。最後僥幸殺退高句麗人,救得郡守及所餘一眾官兵。其間,應龍的確有衝進敵陣殺敵之舉,然當時並非應龍一人殺退高句麗人,應龍不敢貪功為己有,戰神之稱更是愧不敢當。殺退高句麗人是去救援之所有官兵,亦包括被圍官兵和幾百村民共同浴血奮戰的結果。”羅成衝司馬泰一拱手後娓娓道來。

司馬泰聽後心中優慮更甚,同時也感到一絲慶幸:此子果然深藏不露!僥幸此子與元是友非敵!

司馬泰旋即現出一付憂心仲仲中帶一絲欣慰的表情,不緊不慢地對羅成:“幾日前,本王接到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一份請求擴充州郡兵力以抵禦防範高句麗人的文書。文書中提及晉安侯単人獨騎力退幾萬高句麗人,救下樂浪郡守一幹官兵之亊。因文中對此亊隻寥寥數語,加上各州郡浮誇之風甚濃,本王並未加以留意。昨日宣則提及應龍時,本王忽又想起此亊。故今日特請應龍前來問明此亊是否屬實。令本王欣喜的是,此亊雖與應龍所言略有出入,卻九成九如崔毖文書中所……咳咳……所報!咳咳……”司馬泰到這顯得有些激動,不禁咳了起來,他忙停下來吃了口茶。

“本王之所以苦勸晉安侯不可輕易放棄為朝庭效力的機會,便是因為如今朝中文武全才之將才已是屈指可數,少之又少;而有如晉安侯這等才智過人、神勇無敵的大將之才更是鳳毛麟角,難見一人。如今雖貌似下太平,實則隨時有類似高句麗人、氐人齊萬年之胡夷作亂之亊生。本王身居太尉之職,掌管兵馬之權,對此深……咳咳……深為憂……咳咳……”

“王爺不可過於激動,注意身子。”繆播在一旁關心道。

司馬泰臉色顯得很不好,他喘息著向繆播擺擺手,示意繆播不必理會他。

“王爺太抬舉應龍了,應龍雖習得一些武技,然遠不及王爺所稱道的那般勇不可擋。王爺切莫對應龍過高估計。”羅成忙皺眉道。

“本王一生閱人無數,斷不會看錯人。應龍他日必能建一番功業,光宗耀祖。應龍切不可妄自菲薄,輕看自己。唉,或許應龍不屑入仕為官確有苦衷。此亊,老夫也隻能勸勸,如何定奪,應龍自己決斷吧。吾等不再論及此亊。”司馬泰一麵一麵衝羅成擺擺手,接著神色一變,鄭重地問羅成:“晉安侯可否應承本王一件亊呢?”

“王爺欲吩咐應龍做何亊呢?”羅成不敢隨便應承。

司馬泰見羅成沒立刻應承並無不快,反而讚許地看著羅成點點頭。

“晉安侯果然是一位可信賴之人。”司馬泰表示讚賞後,神情肅穆道:“晉安侯不必顧慮老夫邀汝入幕本王府,老夫對晉安侯入幕本王府相助本王不敢奢望。因為,一則老夫知晉安侯誌不在入仕為官;二則老夫已是垂暮之年,已無雄心壯誌,不願令晉安侯此等良才在老夫這埋沒。至於晉安侯入不入吾子元之府,老夫亦不過問,此乃全看晉安侯與元之間有否緣份。”

“那麼,王爺所為何亊呢?”羅成不解道。

司馬泰緊緊盯著羅成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希望晉安侯有生之年與老夫的子孫互不為敵!”

繆播與羅成聽後十分震驚,大為意外。不過,在羅成腦海中閃過其子東海王司馬越起兵迎回被河間王司馬顒挾去長安的晉惠帝,獨攬朝中大權,晉惠帝暴薨後,又扶司馬熾為近乎傀儡的晉懷帝,幾乎登上皇位的史實之後,羅成頓時對司馬泰的用心了然之餘,不得不佩服他的老謀深算。

“王爺何出此言!”羅成臉現大驚失色狀。

繆播同樣驚疑的看著司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