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風雲突起(1 / 3)

一個書生打扮的青年走進大廳,向楊成風拱了拱手道:“見過遼王。”

“你是許林坤?你找寡人來有什麼事?”楊成風坐在上麵冷冷的看著許林坤道。

“在下是來救遼王的命而來的。”許林坤淡淡的一笑,一點也不在意楊成風的語氣。

“救我?哼,寡人身為朝廷親王,手下黑鷹軍精兵十萬,虎據武威,何來危險?”楊成風冷哼一聲。

“哈哈,遼王你雖然擁有十萬大軍,但是有一半以上是武威城衛軍,或者馬家軍組成,遼王你能保證他們的忠誠嗎?而且自從遼王你占領了馬家牧場,殺盡馬家眾人,在武威已經大失世族心,馬家旁支蠢蠢欲動,武威世家暗中聯合,你能夠抵抗他們的反撲嗎?”許林坤話鋒一轉道:“而且蘭州的十幾萬蒙古鐵騎隨時可以揮兵東進,刺史方樹梁在在隴西聚集了四萬城衛軍,哼,哼,他的意思遼王你不會不知道吧!”

“知道如何,不知道如何?”楊成風冷冷的看了許林坤一眼道:“寡人不怕他們來,就怕他們不來。”

“是嗎?遼王想想得到涼州是嗎?”許林坤目光熠熠的看著楊成風道:“殿下想的太簡單了,殿下以為滅了方樹梁的城衛軍在涼州內就沒有人是你的對手了是嗎?如果真的是這樣殿下離滅亡不遠了。”

“恩?”楊成風露出驚訝之色,看來這個許林坤還有些能耐,居然能夠想到他出兵隴西,要是他是敵人的話……想到這裏楊成風臉色大變,看著許林坤的目光充滿殺機。

許林坤微微一笑:“殿下不必擔心,這事方樹梁方刺史還不知道。”

“先生的意思是……?”

“許某此次前來特地來為殿下出謀劃策。”許林坤道。

“是嗎?就這樣簡單?”

“當然不,許某希望殿下為我報仇。”

“報仇?”

“對,向羌族報仇。”

“羌族?先生能告訴我為什麼嗎?”楊成風問道。同時腦海中出現羌族的資料,羌族是古代戎人中的一部分。《國語?周語》載西周宣王時有“羌氏之戎”,勢力強大,曾敗王師。薑戎中有申戎,後與犬戎等共滅西周,殺幽王。《左傳》載有“薑戎氏”,春秋前期入居豫西,其俗被發,與羌同。

羌族在戰國時在今涼州南部有義渠之戎,其俗火葬,學者多以為即羌人。他們“築城數十,自稱王”,與諸侯國有交往,常與秦爭戰,互有勝負。在戰國後期朝服於秦,後為秦昭王所滅,設置隴西、北地等五郡。戰國初期,居住在河湟地區的那部分羌人,還處在較落後階段,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為種號;“不立君臣,無相長一,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殺人償死,無它禁令”;“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有戎人無弋、爰劍者為之豪,”“教之田畜,遂見敬信,廬落種人依之者日益眾”,稱雄於河湟之間。爰劍子孫世為酋豪。到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向西發展。忍叔父昂畏秦之威,率種人西南遷。其後子孫分散,便是漢代居住在今甘肅、川西的犛牛、白馬、參狼諸羌。忍及弟舞留居湟中,忍生九子為九種,舞生十七子為十七種,羌逐漸興起。到爰劍五世孫研時,羌武力最強,乃以研為種號;至十三世孫燒當又極豪健,子孫乃更號燒當。

漢初,匈奴強大,羌人服屬於匈奴,一部分請求內遷,漢景帝劉啟允許研種留何率族人遷於隴西郡的狄道、安故、臨洮、氏道、羌道。漢武帝劉徹為了反擊匈奴侵擾,開辟河西四郡,隔斷了羌與匈奴的聯係,並派軍隊進入湟中,在今甘肅永登築令居塞;後又在湟水流域置縣,始設護羌校尉,總轄羌中事務。昭帝時,又置金城郡,轄地西及湟源,南至夏河。神爵元年,因官吏濫殺羌民,諸羌怨怒,遂反。

漢宣帝劉詢使趙充國往討,充國以招撫為主,盡量少殺伐,羌人陸續歸降。乃在臨羌至浩亹沿湟水屯田。其後,繼續進行軍屯和移民墾種,且興水利、修道路、繕城郭。神爵二年,漢宣帝設金城屬國以處降羌。這些措施促進了羌族地區的發展和羌、漢兩族的融合。羌族畜牧業發達,農業也有些發展,“羌田”、“羌麥”屢見記載。羌人以畜產與漢人交換糧、布及手工業製品,與蒙古帝國、凱撒帝國亦有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