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有以教我(1 / 2)

“段副千戶……”方雅的聲音有些低沉,但是很有效的止住了段瑜即將升溫的情緒:“身為錦衣衛情報人員,最要緊的特質是什麼。”“冷靜。”胖子垂下了頭:“下官唐突了,請大人懲罰。”“繼續吧。”方雅此時的聲音很是平淡,但是卻有種無法描述的威嚴在期間,這是久居上位之人才會有的一種威嚴,然而配上方雅那溫柔沉靜的麵容,卻有一種異樣的和諧感。“是。”段瑜的嚴肅表情沒有持續多久,馬上又換上了樂嗬嗬的笑臉,陸暉明白,這人已經恢複了冷靜,換上一直佩帶著的麵具:“遊行的高發期出現在了後三個月,尤其是年關將過,無錢過年的工人鬧得更是厲害。單就臘月裏,遊行就接近300起,不過由於新年將近,各地均已安撫為主,多通過各府長官喊話談判,給予米油肉等實物補助來平息事件,因此,暴力衝突卻神奇的降到了五例。在花費了大量經費之後,各地地方總算過了一個平安年。”“多謝段千戶。”陸暉聽得很仔細,同時手上也沒閑著,筆走龍蛇正在以陸氏行草記錄著某些關鍵點,方便自己整理跟研究。“下官惶恐。”“子吉還有什麼想問的。”方雅偏頭問向左邊的陸暉。“下官想對各位大人說上幾句話。”在征得方雅的同意之後,陸暉站起了身:“各位同僚,鄙人陸暉,帝國曆五四六年入伍,一直在北方軍團服役,十五年來,在國內的時間不超過五個月。十天前,我還在北**幹都司琢磨著怎麼陰羅刹老毛子一把。但是十天以後,我已經站在這裏,以一名知寧滬事錦衣衛僉事的身份跟跟大家討論國內工人遊行罷工的問題。在入伍前,關於經濟方麵的書我曾看過一點,甚至在軍隊中,我也看過。但是大家知道……”陸暉輕聲一歎:“北奴兒幹都司廣袤的雪原占到我大明帝國疆域的三分之一,千裏無人,但見風雪飄,消息傳遞極為麻煩。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我所了解的隻是軍隊,隻是明刀明槍戰爭,而我們錦衣衛所從事的不為人所知的戰爭,鄙人是一點都不了解的。今天這個會議,方大人將大家召集來,其實就是為了讓鄙人更快的了解情況。所以……”陸暉拖了一個長音,右手伸出,一個極為標準的軍禮:“還請大家不要拘束,就降陸某當成一個蒙童,從頭教起。”“啪啪啪啪”會場內沉默了大約十秒,然後從方雅開始,掌聲響起,隨即整個會議室的人都加入了鼓掌行列,而一直以挑釁神色存在的青年,也緩和了自己的麵容,鼓起掌來。“很好。”方雅很滿意,不愧是別情推薦來的人,穩重可靠,知進退,分析能力和眼光都是一等一的,對於國際和國內形勢的欠缺有什麼問題,錦衣衛最不缺的,就是情報和統計:“既然子吉有此覺悟,那麼就從吳鎮撫開始講吧。”“是。”老賬房起身一躬,坐下後從身旁的文件包內掏出一疊厚厚的紙張,扶了扶眼鏡,開始從頭講述。大明帝國立國五百六十一年,雖經崇禎年間賊寇流竄,滿人入侵而大傷元氣。但定國王橫空出世,不但在滅流寇,平建州,開疆拓土,飲馬伏爾加河,為帝國建立了不世功業,同時,定國王更是帝國開始工業化進程和金融體係的導師和指引者。雖然早在帝國曆一百七十年前後,江南地區就有了機房出工,機戶出力的事例,也有不少機房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第一個建立工廠,開始流水線作業的,卻是當年尚未成名的定國王。銀行也是如此,錢莊在華夏之地已然出現有數百年曆史,但是定國王所倡導的銀行,籌資,公開募股……卻是開百年未有之先例,雖然是學英夷之法,卻為遍地開花的工廠,贏得了源源不斷資金支持。有錢有廠有人,工廠這一當年的新鮮事物在飛速發展了十幾年後,開始遇到了原料不足和市場飽和的問題。還是定國王,揚帆出海,跟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了貿易鬥爭,將大明帝國優質的商品傾銷進入歐羅巴洲,讓整個歐羅巴洲成為了帝國工廠的傾銷地。也是定國王,發現了澳洲,進軍南美洲,為帝國尋找到了優質的原材料供應地。一個眼見便要走向滅亡的帝國,卻在一人之力的幫助之下,完成了一次重生,雖然骨骼跟皮肉都千瘡百孔,但是在這些新生事物的資金潤滑和修複下,逐漸的重新開始了自己蹣跚的步伐,然後,越走越穩,越走越穩。這些關於定國王的事跡陸暉早已知曉,但是他並沒有打斷吳鎮撫充滿崇敬之情的講述,任何一個大明帝國的公民,提及定國王的名字,都會有著由衷的敬意,這種敬意,甚至遠遠大於太祖皇帝。而錦衣衛,從東廠附庸之中擺脫出來,重新尋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掘自身能力也是因為那個在傳說中神明一般,卻神秘無比的男人。因此,陸暉很能理解吳麒的講述,也同樣理解早已知曉,卻依舊還在默默聆聽著的一眾同僚。其實吳麒關於定國王的部分並沒有占用太多的時間,他很快便轉入了正題:“自定國王始建工廠起,工廠數量在短時間內的極速增多,其實隻有三次。第一次是定國王年間,那時緣何如此,很好理解;其二是立憲之後的三十年裏,由於憲法明文保護私人財產,更多藏富的人覺得有了保障,而選擇了投資辦廠;第三次,便是上次大戰前五年至大戰結束時為止。這一次,卻是因為……戰爭!”戰爭……“是的,根據統計數字,由於受戰爭影響,那八年裏,工廠的增加率達到了平常年份的800%,而訂單數目,卻是平常年份的1200%,這些訂單,不單有我們帝國軍隊的,更多的,是歐羅巴洲那些國家的。因為戰火,他們的工業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而最能替代的,就是航運成本更低的美利堅國,和產品價格更優惠的我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