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無月,地處太行山邊陲的常山城卻是燈火通明。
雖然早已過了春節,可是偌大的常山城依舊是喜氣洋洋,城東的孫家更是歡聲笑語,一派祥和。
前來拜訪孫家家主的人更是絡絡不絕,白日見,孫家府門前車水馬龍,馬車隊能排上二裏路遠。
孫家那位已是滿頭白發的老爺如今似是再次煥發了青春,酒宴上幾乎來者不拒,千杯不醉。
這一切,都是因為孫家公子孫瑾如今成了常山國說一不二的人物。
孫家的勢力自然是如日中天,原先的相國劉政早已被人忘的一幹二淨。
常山城外五十裏。
一隻上萬人的大軍,正隱藏在遠離太行山的一座小山之中。
“杜長,這次無論如何,你一定要拿下常山。”一個身材雄偉、滿臉胡渣的英武之人,緊盯著遠方的常山城,緩緩的說道。
“大帥放心,若拿不下常山城,末將願提頭來見。”大漢旁邊一人沉聲應道。
不錯,這便是逃出一命的杜長,而他口中所謂的大帥,便是與孟昉有殺父之仇,日後讓朝廷官吏聞風喪膽,雄踞太行山的梟雄張燕。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若是孟昉在此見到杜長,定然會震驚萬分。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如今的杜長不但逃的性命,更是成了張燕屬下最信任的大將。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杜長的身份有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此話還得從當初杜長逃離常山說起。
當時,杜長逃進了深山,卻不想誤打誤撞,碰到前來探查常山軍情的黑山軍小隊。
杜長常年在深山中走動,對太行山的熟悉自然是這些人不能比的,或許是同是貧苦人家出身,又或者是走投無路,在小隊首領的邀請下,杜長便這般加入了黑山軍。
太行山山高路險,到處是奇珍猛獸。
在一次分路探索之中,幾個不知道危險的士卒掏了一窩狼崽,於是,這隻小隊的噩夢便開始了,幾乎所有的人都被大山中連獵戶都唯恐躲之不及的狼群撕碎,唯有杜長背著那個受著首領,逃離了狼群的追殺範圍。
而逃得一命的杜長,已是滿身傷痕,心力交瘁。
杜長不知道,他救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黑山軍的統領——張燕。
就這般,杜長便成了張燕的副將,如今黑山軍中張燕最信任的部將。
當日,張燕探查常山軍務,正是為了以後進攻常山之便。
張牛角的仇,並不是張燕想報,而是不得不報。要想重振黑山軍軍威,緊握大權,給張牛角報仇,便是橫著張燕麵前,必須去做,躲也躲不掉的一道坎。
本來張燕拉杜長進黑山軍,隻是因為杜長為人機靈,又加上他出身獵戶,對太行山熟悉,卻不想卻是救了自己一命。
或許是張燕命不該絕,不然曆史上亦不會有,雄霸燕趙十幾載,讓袁紹都無可奈何的梟雄張燕了。
“黑山軍中,勢力錯綜複雜,各曲帥雖然名義上從屬於我,但是卻是各自為政。楊鳳暫且不提,於毒、李大目、黃龍、劉石眾人勢力皆不可小視。我欲整個各部,掌握大權,必建軍功以立威。而攻陷常山自然是不二選擇。你應該知道我對此次計劃的重視程度,之所以選你,並不是因為你的能力最強,而是因為你最忠心!”張燕盯著杜長,語重心長的說道。
杜長“轟”的一聲,單膝跪地,朗聲叫道:“大帥栽培之恩,杜長肝腦塗地,不足以報。大帥稍安勿躁,看我如何攻下常山城!”
張燕鄭重的點了點頭。
此戰許勝不許敗。
敗了,他張燕辛苦那麼長時間,籌謀已久,全掌大權的努力不但付之東流,而且自己以前建立起來的威望也將從此消失。
他也曾想過親自上陣,但是大營之中更需要他來坐鎮。更何況,扶持出忠於自己的勢力,要比把權力全部抓在自己手裏要好很多。
而杜長,幾乎是上天專門賜予他的一般,正在他需要人手的時候,便突然出現了。
或許這便是天意,天意不可違。
黑夜之中。
近百名身穿百姓服飾的人,趁著黑夜,朝常山城西門而去。
若是你仔細觀察,定然能發現,這些人全是男子,而去每人手中,都端著明晃晃的環首刀。
所謂環首刀,便是指刀的底端有個小環,環上綁著布帶,戰鬥之時,便把布帶綁在手臂上,以此來防止刀脫手。
環首刀越長便越難用,要求便越高。
三國時期,東吳軍中的環首刀,普遍長度有七十到八十公分,而蜀漢的則有一百二十公分,有此可見兩國的士兵戰鬥力及鍛造水平。
這百人手中的環首刀,雖然沒有一百二十公分,但也有近一百公分,這些人全是杜長細心挑選的軍中好手。之所以沒有更長的環首刀,並不是因為這些人能力不足,而是黑山軍中,沒有能打造更長環首刀的鐵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