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安得了回家的準信, 這兩天連忙安排府裏的事, 還有自己管著的幾個莊子店鋪。雖然忙得團團轉, 但臉上的笑容沒斷過, 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興奮。
這對於一向努力保持當家夫人風範的林幼安來說, 是難得的情緒外露了。
原澈倒是挺悠閑, 除了見見管事安排好工作, 其他時間沒什麼事做。
他樂得看林幼安忙得不可開交。
不過林幼安管的是內府事務還有自己嫁妝裏的店鋪莊子,總歸比不上他高額度的工作量,再者還有爹爹的幫忙。
原爹知道小兩口準備回嶽家住幾天, 那是一百個樂意,本來還在想如何緩和兒子兒夫郎之間的關係,如今不用他出手, 兩人就自動和好了。
回嶽家好啊!
親家都是很通情達理的人, 多聯係維係感情,有兩個睿智的長輩為晚輩著想, 這樣很好。
這不, 為了讓林幼安無牽無掛回去, 他積極的接過府內內務, 直說不用操心一切有他在。
兩天很快就過, 出發那天, 天氣正好。
這次去沽水城,原澈他們是輕裝上陣,隻帶了青音和文生, 四個人一輛馬車還有他的愛馬逐風。要帶的禮原澈早就陸陸續續運往沽水城別莊, 隻等他們過到去後再拿。
車上他們隻帶了路上用得到的東西,所以很輕便。
原澈騎著逐風,在前頭開路,身後兩米遠是文生駕著馬車,車內是林幼安和青音這對主侍。
臨鳳城到沽水城這條路,來來回回走了那麼多次,他們已經熟門熟路,再加上這次去的人不多,他們的速度很快,路上沒什麼意外的話,兩天多點的時間就可到達。
今天天氣晴朗,就是風吹在臉上冰冷冰冷的,原澈騎馬快了點,風刮著臉,就算身負內力,不覺得冷,也不是很舒服。
不過原澈不是吃不了苦的人,以前在外跑商時更艱苦的時候比現在難受百倍千倍,所以這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一路上很通暢,他們早趕晚趕,還是在第三天巳時才到達沽水城。
進入城池後他們沒有馬上去林家,而是先拐道去莊子。
莊子裏的管事得原澈吩咐,早就把當家夫人回家省親備的禮整理好,隻待原澈他們來了就可直接拉過去。
莊上管事也是個會做事的,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早早將禮物裝載好,還安排了幾個仆從隨時候著。
原澈他們到達莊子時,就是隨時可出發的狀態。他讚賞的挑挑眉,屬下會做事,他很順心,過年紅包可以包大點了。
看林幼安回家心切,原澈就沒在莊子逗留,帶著幾車隨禮浩浩蕩蕩的往林府走去。
沽水城的人文風貌和臨鳳城有很大的不同,這裏幾條江水河流貫穿整座城池,水業最是發展,而且這裏有著整個熙朝最大的碼頭,凡是南往北來的客船貨船,都會在這裏停靠。當然臨鳳城也很繁榮,熙朝重視商業,這幾十年致力於修路通達,臨鳳城不近江河,但卻是幾座城池往來的必經之路。
天氣已經轉冷,這並沒有影響人們的出行,反而更加熱鬧。
農家百姓一年到頭埋頭耕作,也隻有入冬後到年關這段時間最是清閑,手中有點餘錢的都會扯幾塊布買點好的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離府城比較遠的莊戶人家,基本都是拖家帶口出來見識見識,看到想買的咬咬牙也就買了。
村子在山裏頭的,幾乎都會在大雪封山前將入冬還有過年需要的東西一並買回去。
這是一個相對和平的朝代,百姓安居樂業,即使邊境時有戰亂,但並無擾民之憂;即使窮山惡水出強盜草寇,但並不形成規模;即使有貪官汙吏,但好官更多;不能否認,這是個繁榮發達的朝代。
原澈不止一次慶幸自己重生在這樣的地方,雖然沒有高科技,但在這裏,連呼吸都是一種享受。
原澈被這裏熱鬧快樂的氛圍感染了,他神色放鬆,唇角勾笑,興味的看著來往的人群。
當然,這並不影響他走路,因為人太多,原澈怕出意外,所以並沒有騎馬,而是牽著馬走。
文生亦是如此,他拉著韁繩,走在一側,幾乎和馬頭並行,馬車走得也慢。
憑著良好的耳力,原澈還能聽到青音不時驚歎的聲音,應該是偷偷掀開車窗簾往外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