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夢境

大家別誤會,群臣經過四十多載的對“帝”鬥爭經驗,早已經不會傻傻地跟柱子玩兒親密,因此,此之死諫,非彼之死諫也!

在延和帝他爹,武業皇帝早年,上朝的言官還包括六科給事中,奈何那時的言官已經早無昔時文人之風骨,整日想著如何名垂千史、春秋留名,不幹實事不說,竟然逐漸變為愈發不能直視的迂腐呆板,不近人情。因此,武業皇帝很幹脆,索性按品階上朝的標準行事,六科給事中最高也隻是正七品,若身上無其他兼任,當真進不得朝堂、見不得帝。王。而武業皇帝很周全,著內閣擬旨,責令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不能兼任其他官職,以免造成自己查自己、自己監管自己之局麵發生。正因為當家皇帝深深地了解,適當的競爭,是良好循環的動力,故而又將言官所轄職責細分,賞罰有道、獎懲分明,又因福利待遇實在好,故而都察院成為一塊香餑餑。武業皇帝妙手一指,便讓言官體係之風氣逐漸轉正,的確不易。等到了延和帝即位,因為他不像他老子那樣,賴刑重法,故而言官膽子一日大於一日,逐漸想青史留名的渴望,再次占據上風,也正因此,才有了這四十多載的皇帝和朝臣鬥法。隻是,現在的文官並不傻,自從見識到延和二十二年那出戲,便再也不願意那般死諫了。那是一位武業朝的老禦史,姓鄒,因屢諫延和帝複立禮郡王以“謙親王之位”不得、苦諫延和帝恢複太皇太後鳳儀規格而不能,一氣之下,一頭撞上廷柱,一命嗚呼。按照言官規矩,這等直臣自有清名在冊,然,誰也想不到,延和帝親自捉刀撰文,禮數鄒禦史八十一條罪狀,公示天下。“為臣者,不知勸諫,反而挑唆皇家不合,妄圖攀圖富貴,以令太皇太後於窘境,原該重罰,念及爾前雖無寸功卻有苦勞,故而寬赦……”“為文臣者,爾生於山野、長於山野,不知節儉,妄以厚顏論天家,不顧奢侈之風難敵,陷太皇太後於不義,雖罪難容,然罪不延及身後,唯責令爾建書館歸公,免於受爾影響,不知忠君報國愛民……”“為官者,不知體恤生民百姓,視國法於無物,以情代法,致使‘王爺犯法、法外開恩’之罪念滋生,罪不容恕……”“為文人,毫無寬容之性,心胸狹隘,無視大局,隻管博身後清名,不顧眼前民生,實為文人之恥,當令世人引以為戒……”“為長者,不懂責任、任意妄為,置家族、後輩、學生於不顧……”……延和帝責鄒禦史八十一條罪狀一問世,天下皆嘩然,士林皆悲戚。然,當朝臣苦諫、士子上書,帝王回之:此人,一不曾潔身自好,堂堂禦史縱庶壓嫡,令妾代妻,不懂長幼、無視尊卑,外表仁義、嘴嘴道德,實則無恥之極!

此人,二不曾為百姓請命,不曾解兆民之困愁,不曾還生民以安寧。

此人,三不曾立著作於世、傳承後人,唯有書院一座,然僅外表堂皇、內裏荒唐,院中學子,胸無點墨、好高騖遠……其建書院,看似種桃栽李,實則毀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