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回到現實之前的小世界

夏湘見簡易終於忙乎完事情,這才走過來回複:“小姐,今兒老太爺讓大家去正院兒用晚餐。”

簡易輕輕一笑,心道:來啦!

…………………………這裏是分界線…………………………

要說簡家,雖比不得馮氏傳承久遠,卻也是有些來曆的。

簡氏一族的正經族譜第一頁記錄,是明朝洪武十年。隻是這筆記錄在老一伐兒人們心中,是做不得數的。在他們心裏,真正作數兒的,還是簡氏祠堂正中的房梁上所貯藏的那個花梨木匣子,那裏麵裝著兩份兒不同的族譜。

要說,簡氏這個家族的命途也是比較另類,它曆經幾番風雨飄搖,眼看著就被曆史的洪塵埋沒了,還愣是幾番都將將的熬了過來。好多和它命運類似的人家,基本就斷了來曆,可簡氏卻還偏偏能找到一言半語,就是根據這些蛛絲馬跡,簡氏淵源竟能推到了北宋年間。這都受惠於簡氏一族的家訓,即曆代家主要記日記。

說到這裏有個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南宋末年,蒙古南進。入。侵,簡氏一族遷離時發生的事。當時簡家的族長安排好一幹事宜後,就跑回書房,他還死活都要把當日的日記寫完,任憑老管家如何哭訴都無用。這洋洋灑灑百千字下來,就有蒙古兵闖進來入宅搜院了。這位簡族長毫不猶豫地將日記放在老管家懷裏,令其躲進暗室,囑咐他守好日記冊子,還不忘塞給管家紙墨筆硯,要管家將他即將身死的事件寫下,好全了記錄。說完,他就要挺身出去周旋。好在這位族長命大,沒等他擺好大義凜然的姿勢,那些蒙古兵就因緊急集合集合而暫且放棄了搜查,也正因此,才留下這主仆二人的性命。

據不完全拚湊所得,按現存的簡氏筆記記載來看,簡氏一族之發達,應該是在靖康之難之前。

當東京被金人破城,當時的簡家族長因率族人抗金犧牲,簡氏一族幾滅於難,唯留下可憐的一雙嫡子被當作家族延續送出。這對兄弟後來跟隨著簡家的摯交一起逃至臨安,再而後便安定了下來,分為兩支。

一百五十年後,簡氏兄弟第四代子孫又趕上了蒙古入侵,這個兄弟兩支,哥哥那一脈祖孫三代隻逃出五人,弟弟那裏就留下個姑娘。此後,簡家掩富於民間,躲在江南不敢出頭。直到元末,明太祖起義,簡家哥哥這一支為報血仇,出錢出力,暗中救助了不少義軍士兵。正是因此,他們遭到了元朝朝廷的報複,如此一來卻又隻有一個庶子逃了出去。

這個幸存的簡氏庶子性子呆直,他以為族中筆錄盡皆遺失,便硬是按著族長所囑,一路逃難一路記錄,不但將路途事跡一一記下,還將簡氏的自宋起所經大事盡皆回憶複述。說來這傻人卻自有傻福,幸運的是,這個庶子在逃難途中結識上一個性子豁達、為人機敏、好俠善義的士族公子,正因為有他的相助,這簡氏庶子才能一路平安。他二人在途中結為異姓兄弟,後一路北上,來到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