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溯之蘇醒前:
……………………………………………………
“妞妞啊,你可給小舅我找事兒做啦啊!”電話裏傳來小舅舅不怎麼正經的聲音,雖然說出來的話字麵上是質問,但那語氣卻是調侃意味十足。
聽著小舅舅的稱呼,簡易腦袋就發緊,“妞妞”這個乳名在她有了表字“悅鳴”之後就被取代了,連她娘親都在她努力賣萌之後,改了口。可惜,唯有小舅舅這個家夥例外,時至今日,每每聯係,都必被叫這個名字。
我忍~~簡易攥緊拳頭,深深呼吸,努力和藹口氣,道:“小舅應該謝我才是啊,那些劇院放您手裏也是幹落,每年盈利都沒有幾分,還不如和我十叔合作,也算趕個新潮嗎!”
說到劇院,也是個話頭兒。當初這些劇院,原是幾處梨園,平日裏專門供客人品賞戲劇、小調兒。後來,梨園的主人不知怎麼想的,想特立獨行一把,竟然將好好兒的梨園劇場改成了西方歌劇院。說來這梨園的主人也著實不會做人,買賣改了也就改了,雖然原來的戲班子用不上了,也自當本著“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原則,將“原住民”好聲好語的送走才是,好歹留個情分和退路麼。
可這家主人倒好,一旦和洋人劇團聯係妥當,便直接家仆下去,毫無情分的通知那些駐園的班主,讓他們即日搬走,全不給人餘地。雖然這個時代戲子廉價,但行走在外,算上是角兒的,好歹也被人稱一聲“老板”,麵子上是給足的。如今園子的主人要趕人,駐園的班主們也有自知之明,心裏曉得不能拖延,隻是花銀子托人帶句話,請求多寬限幾日,也好找個安身之地,不至於流落街頭。
這要求原也不是無理取鬧,要是懂人情世故的,便知道乃是得人情的時候。可也不知那主人是真傻還是真蠢,竟然一口回絕,還將人家當成無賴,非要將其一口氣全數趕走方能罷休。有那放下尊嚴苦苦哀求的,也被他們家的家仆拿著棍子趕出園去,連同唱戲的道具也被一同扔了出去。那些事日,梨園之內方圓一裏,哀聲遍地。
說來,這梨園主人也是個誌大才疏的,本來呢,他手裏掌握著南地數地的十來家梨園場地,本可以隨意挑一家來試水,若是不得意,也不傷筋骨;萬一一炮打響,那麼其他家的劇院,滿可以慢慢兒來。可惜這家夥有強迫症,在決定梨園改劇院後,便一口氣將手上的地盤兒全數整改,這股子破釜沉舟的狠勁兒,倒是讓他做出了個十成十。這麼一改,也將他成立的小家的存款,癟下去七八成。當然,錢也沒有白花,那麼一改,倒是將那些戲台場地修整得很有歐洲風範。
隻是,這就和清末年間想向華夏人售賣眼罩兒一樣,算盤打得劈啪亂響,計劃藍圖描繪得分外美好,但是就是沒有聯係實際,於是敗走麥城就不可避免了。
對於歌劇這種西洋藝術形式,還沒有話劇來得親民。更何況,這些東西麵對的,都是受過西洋教育的人,客源實在是狹窄。這種東西,也就是那些有些情趣兒的有錢人偶爾過來嚐個鮮兒,當然,還有一些十分迷戀西洋事物的人極其捧場。隻是這些人,實在不能滿足劇團的開支,除了劇院開業的前倆仨月還算熱鬧,這越到後來就越冷清,漸漸的,原本生意不錯的梨園,在經營了半個世紀之後,竟破落了。
麵對這種情況,人家西洋人直接用行動表示出自己的直爽——收拾東西走人。至於合同?好吧,你是想按月支付酬金來養一群不用出力的洋人,還是忍痛浪費一筆訂金?嗯,這個選擇並不困難嘛!
洋劇團走了,劇院也麵臨著自成建之日起的第一次危機。因為沒有客院、沒有專業的表演團隊、沒有固定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不能滿足本土人民的藝術欣賞口味,這些都讓梨園主人的收入一落千丈。這看上去金碧輝煌的劇院,竟漸漸的成為了讓他苦澀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