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玉簡裏的故事:

(簡易覺得看和自己同名同姓人的故事,有點兒羞恥感……)

……

老丞相背手而行,望著天上正對自己的圓輪,卻不免連連歎息。轉個彎,竟見老妻抱著件薄衣尋來,忙迎上前,責道:“你呀,現已初秋,夜深露重;若是凍病了,看吃不吃得那藥苦。”夫人不與計較,隻答:“隻說得別人,那怎不問問自己緣何又做到這晚?夫君不比年輕時,到底應注意些身子才好。”待係好衣帶,二人相攜而去,一路無話。

一時無意,丞相偏頭,正瞧見月光揮灑下的妻子。那玉一般的麵龐,宛如月下蓮荷,純潔聖誠。一時間,往昔種種鋪天蓋地般襲來,曆曆在目。舊事斑斑,令丞相雙目酸澀,不禁慨歎。

究竟是誰的失誤?我們算準了欲望,意誌滿滿地去想夢、造夢,亦預期到了夢破、夢碎。卻偏偏獨漏了自己的心。忽略掉自己也會累乏、會煩膩得放手,會有一天掙紮著要醒來。然後,抱著僅剩的清澈,去尋一方淨土,期冀著能得到一絲幹淨。

邁進內室前,丞相頓足低聲道:“妹子,待府中諸事畢,我便帶你尋個桃花源、覓個幹淨地,咱倆也過過閑雲野鶴的生活。待那時,什麼朝野紛爭、什麼功名利祿咱們都來拋卻。”說著,見妻子沒有預料中的驚喜,便有些詫異地回頭。卻見妻子呆呆地立在那裏,雙目含淚,以手捂口,激動得將近戰抖。半晌才問道:“威哥哥,此話確實?”

“傻丫頭。”丞相無奈地搖搖頭,一把摟過妻子,向床帳走去。邊走邊安撫著:“為夫的承諾何時落空過?到時啊,咱們一定要將三國的山水都走遍。然後,守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湖過個悠然……”

次日一早,宮鴻羽下了早朝,便坐在禦書房中和一幹重臣議事。偶一分神,便見門外數米處一小太監猶如熱鍋螞蟻,團團圍轉。他見那人麵相熟悉,略一沉吟,方想起那是“柳鴻殿”的人。於是便安排下事宜,遣散官員;令小貴子將那人招來問話。那人上得前來忙跪下,回道:“陛下聖明,三皇子那日從馬上跌落,至今還未痊愈。娘娘讓奴才來詢問您,是該如何……”

宮鴻羽話未聽完,便覺煩悶,由心裏往外的燥熱。一時動怒,喝住小太監,訓道:“娘娘關己則亂,情有可原。難不成你們做奴才的也不知天高地厚?民間尚有‘傷筋動骨一百天’之講。更何況三皇是左臂骨折?宮裏供的是太醫不是神仙!依朕看,就是因有著你們這起子惟恐天下不亂的小人,攛掇主子生事,才搞得宮中烏煙瘴氣。將好好的賢惠佳人變成歹毒狠婦的!”那太監聽皇上怒罵,早已嚇的三魂丟了兩魂,七魄隻剩一魄;可又礙著自己主子的令,隻得硬著頭皮,邊磕頭邊呼“奴才該死。”待宮鴻羽喝茶間歇,他才又道:“陛下英明,娘娘素日極少邁出宮門,平日裏也常教訓奴才們謹言慎行。因此,奴才斷不敢胡亂行為,嚼舌長短。”他見皇帝並沒吭聲,壯著膽子道:“隻是,這幾日三皇子時時喊痛,娘娘心疼的落淚。今實是按捺不住,才差奴才來尋皇上!望陛下明查!”說罷,又是一通磕頭。

宮鴻羽方才氣順,沒好氣道:“什麼明查!又不是斷案訪情的!休得再晃你那腦袋,趁它在時,你便好好看護它吧!”小太監聽著語氣已緩,心知沒了危險,提懸著的心這才鬆了下來;便又聽皇帝平聲問道:“朕問你,太醫可請到?”太監忙道:“請了,請了!太醫每日三趟呢!”宮鴻羽權衡一番,又想不去心中實是放心不下,使勁拍下桌角,踏門而出,待走出院落,才高聲道:“擺駕‘柳鴻殿’!”

這“柳鴻殿”與禦書房,一個在東南,一個在西南;中間隻隔了幾重回廊和兩座假山。走得快些,不時便即到達。宮鴻羽還未進門,就見整個宮殿的太監宮娥出出進進,混亂淆雜,不由得有些懊惱。走得前去,他揮手止住眾人的叩拜,徑直奔向主室。見長子宮禦持正陪著三皇兒宮禦和講話,他上前問了禦和的狀況,又閑聊些日常衣食用度,哄著禦和入了睡,才招呼禦持到一旁,問道:“你娘親又到哪裏去了?”禦持見父皇眉間的不耐,未敢放肆,低聲回道:“皇祖母說娘親今兒沒給貴妃娘娘請安,讓找個時間補了回去。”

雖說禦持壓製著,宮鴻羽亦聽出了話中的委屈。他定定的看著垂頭拱手的兒子,良久才歎聲道:“你娘親受委屈了。持兒可怨朕?”禦持忙道:“兒臣不敢。”宮鴻羽點點頭,又道:“祖宗規製上,妃子拜見貴妃,不能算委屈。隻是是朕的過錯,若不是當初年輕氣盛,為了壓一方,又培植一方,也不會有今日之狀。連帶著你也委屈了。”那禦持聽了,大吃一驚,嚇的忙跪下叩首,道:“父皇為國為家,操持辛勞。兒臣雖愚頓,卻亦知國大難持之裏。兒臣不肖,無替父皇分憂之能,怎敢心生怨懣!兒臣之心天地可鑒!”

宮鴻羽扶起禦持,端詳片刻,用袖子拭掉他臉上的淚珠,撫其脊背道:“你的心,朕明白。你的年齡尚小,待過些時日,到你行過冠禮,你便是想偷得悠閑便也難了。隻是你定要記住,作為皇室子弟,當受的委屈必要受得。你身為兄長,這宮中的事宜,需幫著你娘親照料些,若有難處,便來找父皇。”禦持忙點頭應許,宮鴻羽又問了問些須課業方麵的事情,見人還未歸,等得不耐,便直奔“雲露宮”而去。

“啪!”一記巴掌響徹整個“雲露宮”。滿地灑落的畫卷、紙張。跪得一地的哆嗦顫抖著的宮娥太監。司空倚柳不可置信的看著自己揮過的手掌,以及夏侯端韻印著紫紅手印的半麵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