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玉簡裏的故事:

(簡易覺得看和自己同名同姓人的故事,有點兒羞恥感……)

……………………………………………………………………………………

“當然啦!咱現在可是地道的男子漢了!······可以真正地保護你和額娘了呢!”

“好安全呢!”她衝他強強鼻子玩笑著。“小翔呢?”她們可是一家團聚,怎能少了他!

“他去······”大哥正指著門,那門便“咯吱~~!”敞開了。

“粥來嘍!”小翔一蹦一跳地來到她麵前,“她去給姐你熬粥去了!來,嚐嚐你可愛無敵英俊瀟灑帥氣小弟做的味道如何?”

“喔,百合桂圓粥啊。來,她嚐嚐!”說著,她便舀了一勺,放入口中。

“翔兒,這是你親手做的?”額娘不可置信地問。

“當然啦!”小翔一副了不起的模樣,讓人看了便想發笑。

“就你?······沒用別人幫忙?”阿瑪不信道。

“不信就算啦!不過,阿瑪您可別用‘君子遠庖廚’那套來教育她。人家才剛過了十歲,還小著呢!”小翔托著下巴,雙肘撐在茶桌上。

“還不錯,值得鼓勵!”她衝他伸出大拇指。

“姐,她是不是比大哥有用啊!”小翔探著腦袋嘻哈道。

“臭小子,你翅膀硬啦?是不是想她給你捋捋羽毛?”大哥擼起袖子,一個健步躥過去,抓著小翔的脖領,作勢要修理他。

正在屋裏鬧作一團時,房門被推開。雲姨端著一白底藍花兒的瓷罐,後跟著雙手負後的宮叔叔,走進門來。

“箢兒,可醒了!雲姨聽說你起來,就燉了鍋燕窩粥,你嚐嚐!······啊,你吃著呢。”雲姨將罐子放到桌上。

阿瑪起身,拍拍宮叔叔的背,一齊坐到桌旁的凳子上。雲姨坐到她身旁、拉著她的手,欲言又止。額娘見眾人皆不語,指著她那兩個立正站好的兄弟道:“多虧雲姐姐你無微不至的關照。瞧,翔兒都快趕上他兄長呢!”

“太誇張可吧,額娘!這小子還差她半個身子呢!”大哥比劃著他們之間的差距。

“哪有這麼離譜?······”

“箢兒,······,雲姨對不起你!”她正看著重新開始抬杠的二人出神,忽聽雲姨說話,心傷又複發。淚水情不自禁的湧出。咬咬下唇,艱難地開口,道:“雲、雲姨,這不是您的錯······,也不是軒、軒哥哥的錯,大家誰都沒錯!”不想說出令自己心酸的名字,可又不能不說。“錯隻在:蒼天弄人,有緣無分······縱千絲萬繞,終天涯海角各自行。”吸吸鼻子,她環視四周,緩緩道:“大家就當她們之間什麼也沒有發生過······,額娘,帶她回家好嗎?”她期盼著,看著額娘。

“傻丫頭,咱們這次來就是接你們的,不過······”額娘額娘撫著她的頭發,忽雙眉皺起,憂心忡忡起來。

“妹妹,你們真決定如此?”

“是呀,明若兄。這······,這是不是再考慮一番呢?畢竟事態發展有些······”

“良遠兄不必擔心,愚兄已考慮多日。惟有如此,才是最好的選擇!”阿瑪沉聲道。

“都是她們夫婦,才連累了你們!”

“說得何話?”阿瑪拍桌而起,道,“大家莫不是外人?昔日的誓言莫不是忘記了?······若是再說甚有的沒的的見外話,休怪為兄惱怒!”

“額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她和小翔,你看看她、她瞧瞧你,最後決定一起開口問。

“晚上,阿瑪、額娘,有件重要的事要交代······,晚上再說吧!”

······

“啊?是這樣?”她和小翔不約而同地拍桌大叫道。

“大哥,你早就知道?······”見大哥一副平靜得不能再平靜的樣子,小翔轉到大哥身旁問道。

“她也是在來這裏的路上才知道的。”

“這兩年您們一直住在京城郊外的老宅裏?”不理會他們,她細細地問道。

“是啊,······”額娘點點頭。

天啊!阿瑪竟然是納蘭明珠的侄子、納蘭性德的堂弟!額娘居然性董鄂!

“那她曾聽人說,京城裏有個董鄂七十,他是?”

“你舅父!”阿瑪雙指扣著桌麵,“你額娘隻有那一個兄弟。”

“怪不得!從小,您們教她們兄妹的稱呼就不同於漢族的習慣。”

“咱們家本是滿洲貴族,咱們的姓氏是滿族中除愛新覺羅以外,最高貴的幾個姓氏之一。”阿瑪自豪地閉目講道。

“那為什麼要隱姓埋名這麼多年?”小翔抓抓頭發道。

“這可得從咱們阿瑪、額娘的戀情開始講嘍!”

“多嘴!”額娘指著大哥的腦門兒,嬌斥道。

原來她們的郭絡瑪法認為明珠必將卷入朝廷爭鬥中,不願與之結親;而明珠有因著董鄂家族不肯相助,對阿瑪和額娘的婚事不睬。於是······

“私奔?”大哥口無遮攔地道。

“也不算啦!”額娘紅著臉道,“那時整個家族由明珠當家,而你們的阿瑪又自小養在明珠夫婦膝下,所以婚事才由他們商定。······你倒是說句話呀!”額娘推推阿瑪,嬌嗔地瞪了他一眼。

“理解!理解!”她們三人擠擠眼,一齊點頭表示理解。

“那現在呢?”她清楚得很,後麵的事兒還多著呢!

“本來兩家對咱們也就默認了,可是朝廷又開始尋咱們。”

“皇上前幾日親臨山莊,這就意味著‘不回去,則抗命’!”額娘接下阿瑪的話。

“回去?”

“對,認祖歸宗!”阿瑪睜開眼睛,有力地道。“自此以後,你對人應稱‘納蘭·箢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