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1 / 1)

年關將至,天子率眾臣子還京。當天,成王府便送來節禮。徐夫人笑得合不攏嘴,將那送禮之人一一打賞。宮中德妃、太子妃和舞陽公主也先後送來賞賜。文錦便拿出自己做的繡品回禮。東西雖不貴重,卻極精致獨特。

年宴上,德妃戴著她做的暖袖出現,霎時引起諸人興趣。後妃無不借來細瞧,都說好看實用,也要使人比著做上一副。破五夜宴上,大小宮妃竟都戴了暖袖。

消息傳出,無人不知未來的成王妃心靈手巧。幾日裏,諸位皇子都打趣李瑞溟得一繡娘為妻。李瑞溟麵上不顯,卻是叫來典儀李寄詢問回禮。李寄忙一一回稟。

李瑞溟聽說有一些針黹之物,便使人呈上。隻見有暖袖、護膝、氈襪、貼身短襖、繡花鞋墊等等。他拿起短襖就著外衣試穿。李寄邊伺候邊道:“老夫人說王妃不知您的身量,尺寸上做的富於了些。若您穿著正好,那再好不過。若您穿著大些,往懷裏延一下,這裏有個活扣。像這樣,算是前胸多出一層,正好護身子。這衣襟也是活的,您要是不喜歡,就扯下來,不妨礙穿外衣。”李瑞溟點點頭,不顯喜惡的脫下來。

上元佳節,天降瑞雪,東宮傳出消息,張良娣喜誕龍孫。應天帝大悅,親賜名永昭,還放還一批宮人還鄉。如此重視,倒一掃廢儲之說。

翌日,李瑞溟進宮恭賀,便讓常侍拿出貼身短襖穿上。沒想著頂了大用。白天隨駕去太廟祭祖,他人頻頻用大氅避風,他卻從容騎馬。晚上觥籌交錯,別人酒灑濕衣冷的哆嗦,他卻安之若素。回府的路上,寒風入轎,將襟子拿出來圍在頸間,便阻了風途。隻後悔沒將暖袖帶出來,不然可以操手而坐,閉目養神。

文錦不知她做的女紅討了多少人歡心,卻知惹來一樁大麻煩。原來張良娣因著生了皇孫,越發氣焰囂張,見三位郡主穿的鞋襪好看,得知是她所做,竟回稟皇後,讓她為龍孫掌針製衣。皇後向來嬌慣張良娣,如今她又添了男丁,怎能不順了她的意。一道鳳諭下來,讓她做一套衣衫。

文錦不禁為難,一是初生嬰孩的衣物她從未做過,用甚料子、多大尺寸確實難以把握;二是即便她精心做好,張良娣一句‘不好’,徒勞無功是小,引火燒身是大。

正煩憂著,徐夫人親送舞陽公主來到閨房。舞陽命人拿出一套嬰孩衣衫給她,“怕你為難,跟端王妃借了一套,你且比著這套做吧。”

文錦一愣,忙起身行禮,“如此煩勞公主,文錦感激不盡。”

舞陽連忙拉住,“快別這麼客氣,馬上就是一家人了。我不幫你幫誰……”

文錦聽了,不禁紅了臉麵。想著她尚未出閣,卻已和公主多次往來。若是在尋常人家,還不盡讓人笑話。徐夫人倒是習以為常,笑著留舞陽用餐,急急出門張羅去了。

舞陽見文錦更顯尷尬,倒是不以為意。“你也別害臊。你既是我未來的弟媳,我也把你當妹妹看待。”

文錦忙說不敢當。舞陽卻是格外真誠,“我說這話其實有些私心。一是為我阿弟成王。我與他雖是同母所生,可我從小被母妃教養。母妃位高,又對我視若己出,疼愛有加,因此無人輕瞧於我。阿弟卻被楊貴妃教養。貴妃冷淡高傲,雖奪了阿弟去,卻鮮少掛心。脾氣上來,還會責打辱罵。後來楊氏伏法,貴妃瘋癲,降入冷宮,他又被淑妃教養。淑妃已有靖王,對阿弟不過應付了事。生母思兒心切,跪求母妃,母妃進言,他才得以回到身邊。隻是生母福薄,守了阿弟兩年,便撒手人寰。阿弟是年十四,不想再認他人為母,便早早開了府離了宮。”

文錦心內唏噓,不禁可憐成王身世。想自己自小父寵母愛,真真強過百倍。

“阿弟有今天的成就和威望著實不易。可惜身邊一直沒個知冷知熱的人。劉妃……罷,不提她。我希望你以後能成為這個知心人。”

文錦紅著臉說自己盡力而為。

舞陽笑笑,繼續說道:“二是為我母妃。我舞陽今日榮華富貴全拜母妃所賜。她不隻待我如親女,還屢次幫扶阿弟。就連生母死後追封‘順嬪’都是母妃進言。可惜我遠嫁津浦,不能常伴左右。以後你若有空常進宮坐坐,算是替我盡些孝心。”

文錦忙恭敬道:“自當盡心竭力。”

舞陽這才鬆口氣,吃了一杯茶。

話題又轉到給皇孫製衣上來。舞陽交待道:“衣料就用皇後賞賜的,這樣她才不好挑刺。你也不用勞神繡什麼花紋,費心求什麼樣式,做多了沒用,反而容易讓她指手畫腳。你隻管依著這套做好了,到時候我請母妃給皇後娘娘送去,皇後娘娘自然要給母妃三分薄麵。何況你好歹是阿弟未過門的妻子,她再寵張良娣也要考慮這層。隻要皇後不說不好,張良娣再有心也不好找茬。”

文錦一一謹記,自然依她說的去辦。二月中旬將裏裏外外六件童衫做好交差之後,終於鬆口氣,安心待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