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四章(1 / 1)

端王妃和文錦互看一眼,一同起身告退:“娘娘既然有事,我等也不多擾……”

太子妃尚未反應,就聽靖王妃搶言:“哎呦,這才來了多大一會兒。嫂子再忙也不差這半天,何況成王妃還是娘娘姊妹。好容易妯娌幾個相會,哪能虛坐一會兒就走?”

被她這麼一說,兩人如何堅持請退,太子妃也隻能殷勤挽留。

於是兩人複又回身恭坐,打起精神,靜觀其變,見機行事。

須臾,垂簾挑動,是張良娣趾高氣昂進來。

已是半年未見,文錦不由多看兩眼。以前她身懷六甲,不顯苗條身段。如今依然微福,卻已恢複玲瓏曲線。尤其頭上諸多裝點,猛地一看,金光閃閃,直晃人眼,想不說‘明豔’都難。

張良娣掃視一圈,細看案上賞賜一眼。這才嘴角一挑,身子一欠,依次行禮問安。對前三人還算維持笑臉,到文錦這兒已是譏諷難掩。

文錦心內歎息,徑自擺手免禮,裝沒看見這般改顏換麵。

靖王妃卻是杏目圓睜,將兩人互動盡收眼簾。隻見她美眸一轉,越發笑容燦爛。

看得端王妃心頭一顫,蘇玉容也冒出一頭虛汗。

太子妃見狀,突地後悔放張良娣進來,急急開口挽救:“良娣妹妹有何要事?若是沒有,快去顧看麟兒。”

這般攆人之語,張良娣哪裏聽不出來。她原本是為長陽而來。怕長陽突然反悔,不讓樂師助興百日宴。誰知行至半路,聽說太子妃立下歸還字據,已將長陽打發了去。她就改道花園轉轉。老遠瞧見內侍端著蒙布漆盤走向正院,一看就是用作打賞。她怕太子妃又耍手段,請了誥命夫人、大家小姐進來,這才著急求見。如今未見適齡女子、待字佳人,倒是那些賞賜頗招人怨。想著前番她說百日宴的開支不夠,太子妃還借口春旱,冠冕堂皇克扣。說什麼東宮要厲行節儉,為各府做好表率。虧皇姨母聽她詭辯之言,竟將宴席開銷削減一番。哪知她這般大手大腳,盡為自己買好長臉!今日被她撞見,若是善罷甘休,豈對得起嬌兒永昭!

隻見張良娣眉毛一挑,慵懶一笑,“妾身已是看了半天,好容易等他睡著才得空出來。聽說幾位娘娘都在,豈敢不來問候。”說著往餘位上一坐,竟是賴著不走。

如此正中靖王妃下懷。恰好兩人坐在同側,中間僅有茶幾相隔。她就笑著轉頭,親熱開口:“好久不見良娣露臉,原來不假他手照看侄兒。果然是自己的骨肉自己心疼,交給哪個也放心不下。隻是良娣如此辛勞,務要注重將養,千萬別真累著。”

“還是靖王妃娘娘知情,”張良娣感激一笑,“我是吃不好睡不好,生怕他冷著餓著。皇後娘娘這還嫌我懶怠,怕我初為人母,不懂照顧,虧待了她的寶貝孫兒。”

靖王妃笑道:“皇後娘娘也是千盼萬盼才得這麼一個金孫!怎能不疼上心尖兒!哪像我家幾個潑猴,母妃娘娘早就看夠!倒是一心讓我添個女兒。”

“王妃娘娘連得三子,也該求個郡主!兒女雙全才是福厚!”說著上瞧太子妃一眼,像是察覺失言一般,急急改口:“哎呀,女兒多些也是福厚。像晉安、懷安兩位郡主,年紀不大就知榻前伺候。還有最孝順的三妞兒,四歲不到就知奪了昭兒的紫貂氈帽,拿來給太子妃娘娘包頭。”

“哎呀,聽你一說,果真還是得生女兒!”靖王妃笑著點頭,複又皺起眉來,轉身向太子妃問道:“小侄女兒怎麼還叫三妞兒!娘娘可得請太子起個正經閨名。萬一叫順嘴了,真真不好改口。何況五歲正式請封郡主尊號,總不能叫個‘三妞兒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