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上帝連續工作了6天,用6天的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包括人類,然後他在第七天選擇了休息。
然而,創造出人的時候,上帝卻忘記把人心中的光和暗分開,也許他偷懶了,也許他是故意的,他隻是在人心中的光和暗之間,輕輕拉起一道屏障。
這屏障何其脆弱,因為一條蛇和一顆果物,便分崩離析,人有了自己的想法,擺脫了上帝的控製,造就了屬於人類的自己世界。
但是在心中的光和暗終究沒有分開,化成了天平的兩端,時而左邊高一些,時而右邊高一些。渺小而脆弱的人類,在天平搖擺不定之中前行著,漸漸明白了自己的事情,也明白了心裏的天平不止有一個,在對待不同的事物麵前,會有不同的天平,一上一下,博弈與選擇。
於是從裏麵誕生了人格。
從人格之中誕生了情緒。
從情緒之中又進行區別,分出了自我、本我與超我。
自我,像是嬰兒在胎盤之中開始有了心跳和意識的時候;本我就如同嬰兒從胎盤剝離,從在人世間發出來的地一聲啼哭開始,占據了主要的位置;而超我,則是在蹣跚學步的時候,無意識或者有意識地學會了身邊的社會行為準則及所謂的“潛規則”。
十月懷胎,嬰兒呱呱落地之時便驚動了世間。
母親心力交瘁而早逝,父親癡狂被困三十年。
他自一出世,象征著不詳。
然而他還沒有學會別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之時,便被關進了黑暗之中。
四周都是封閉的牆,一雙眼睛在黑暗裏都快要退化了,唯一沒有退化的理由,也許是每日會在牆上切開的一個小方塊透出來的日光和人聲。
饑餓、疾病、痛苦。
他在蛇蟲鼠蟻盤踞的地方存活下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該抱怨,是否該去怨恨。
畢竟,從來沒有人教會他,什麼是抱怨?什麼是恨?
也沒有人告訴他,他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裏?那些把他關起來的人是誰?
更沒有人跟他說,有時候那些飯菜沒有準時送來,隻是因為下人們的懶惰。而推開門看見他一閃而過的目光,是恐懼和害怕。還有木盆裏帶著奇怪不適味道的飯菜,不是因為這裏的人“口味獨特”,而是裏麵的東西早就餿掉了壞掉了。
腳底下踩的是什麼?
手腳上的鐵鏈叫什麼?
夜裏咬了自己的是什麼?
冬夜從縫隙會發出呼呼聲響的是什麼?
直到一個人打破了黑暗,闖進了這個四方封死的世界,砍掉了上麵的鐵鏈,把他帶到了光明的地方。
他從此才知道,什麼是光,什麼是暗。
也才知道,光是個好東西,暗是不好的。
所幸的是,在黑暗之中沒有人教他怨恨為何物,等到他明白怨恨是種什麼樣的事情之時,他同時也學會了懼怕。
害怕失去光亮,所以遠離黑暗。
害怕失去溫暖,所以遠離陰寒。
害怕被逐出逍遙派,所以他選擇了忽視自己過去,藏在最深的地方,當做是別人的事情。
逍遙派賦予了他原本新的名字——軒轅奇,“軒轅”取自黑暗之處的大戶人家之姓,“奇”才是真正屬於他的東西。屬於他的東西很少很少,隻有一個“奇”字,和這個逍遙派的二師兄之位,以及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