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突變】(1 / 2)

公元二十二世紀中葉,人類經曆了有史以來最激烈同時也是最慘烈的一場世界大戰,史稱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亦或者是“地球大戰”。

戰爭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便席卷了全球,涉及到了全球範圍內將近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場慘烈大戰中,不管是發達的還是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全都受到了戰火的襲擾,無數的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無數的城市建設崩壞,無數的國家政權土崩瓦解……

最後,曆時三十年的戰亂,“第三次世界大戰”才終告結束,而這個時候的全球,早已陷入了戰爭帶來後果的更深災難當中。

在這場曠世的戰爭之後,歐洲一大批的發達國家,都淪落為了二三流的國家,甚至有些國家永遠的消失在了曆史長河裏;非洲幾乎滅族,僅剩下了一小半的黑人種族,集中在了非洲北部部分區域,而麵對著大麵積破敗的家園無奈歎息;美洲受到的波及雖然少,但是依然是傷痕累累,北美因實力而保存較為完整,卻也因此倒退了幾十年,南美國家更甚,尤其在戰爭最後集中的兩大地點之一,除了非洲便是此處,最後隻剩下了北部墨西哥灣和中部亞馬孫河流域部分,苟延殘喘;大洋洲幾乎成為了唯一的樂土,但因為本來便是地廣人稀,而在經濟等方麵還是難免收到了波及,有所倒退,隻是領土和建築完整,實際上卻也是遍體鱗傷;亞洲則是因為一大國的始終堅持,笑到了最後,雖然損傷同樣不小,但是在戰後最重要的有生力量、人口卻是保持了對其他各大洲的最高優勢。

在這一場大戰中,全球原本將近八十億的人口,竟然一次性銳減到了不到三十億,而其中,亞洲獨占了其中將近三分之二、也就是十幾二十億,在這其中的一大國,更是保留了將近七億的人口。

災後重建秩序,全球統一建立了五大聯邦,由四大戰勝國為軸心,分別是以北京市為中心的北太平洋聯邦、以南京市為中心的南太平洋聯邦、以莫斯科-東京-阿拉斯加為中心的北冰洋聯邦、以紐約為中心的西大西洋聯邦和以中京為中心的東大西洋聯邦,這其中,以北、南太平洋聯邦結成的中央同盟為最大勢力,然後是紐約-中京共同體係,而最弱的、或者說是一直在苟延殘喘著的,則是以莫斯科-東京和阿拉斯加共為軸心的北冰洋聯邦,這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卻是源自於地理位置。

因為人口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關係,在往後的發展中,北太平洋聯邦占盡了大便宜,同時原本國力就十分強盛的核心采尼斯國,更是一躍而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最強國家,而采尼斯因為種種原因以長江為界、北京和南京分別為南北中心更分數兩大聯邦,但卻是聯係最為緊密和天然地。

但是,災後發生的大量的疫病,更加重了原本就不多的人口的加速消減,使得原本就艱難的重建秩序工作,變得更加的困難重重。

於是,就在這一年、2210年,這一個將要載入史冊的年份,全球五大聯邦共同召開了一個國際性會議,就今後的人類發展方向作了細致的研究和討論。

雖然戰爭損失了很多,但是,先進的技術卻是保留了下來,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因為戰爭在一定程度上還促進了技術的研發和革新,尤其是在高科技及微型科技創造技術方麵,而在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是高智能機械人製造,這個從二十一世紀一直延續下來的命題。

最終,與會達成了共識,簽署了後世聞名的《第七日合約》,皆因上帝造人用了六日,最後一日用來歇息;而就在這一日,人類創造了機械人。

從此,人類社會開始正式進入了係統化全智能時代……

這裏是北太平洋聯邦中心北京市。

最高科研事務研究所,在這裏,控製著成千上萬的機械人。

如今的機械人,擁有著人類的麵孔和身體,從事著人類因為人口原因而無法完成的事業,當然,實際上經曆了這麼多年的休養生息,人類的人口,早已經大幅度的提上來了,但是,人類的慣常的惰性,在這時候便顯露無疑了,雖然已經在很多方麵,有足夠的人員可以調配下去,但是有了這些機械人,人類便開始依賴起來,有機械人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人類做的事情越來越少。

這個時候有一句諺語,就叫做:機械人都在工廠裏做事,而人類卻在家裏享受著機械人製造的各種成果!

不過不管怎麼說,機械人終究隻是作為助手一樣的存在,雖然在這些勞作方麵替代了人類的作用,但是人類依舊控製著他們,也依舊掌握著最最頂級尖端的技術。

而作為二十三世紀的一個顯著標誌,除了機械人遍布世界的操作,當然還有就是大科技網絡時代徹底來臨。

現在這個世界,幾乎完全形成了一張大網,這大網中,五大聯邦就是五個最大的端點,而北京市控製著的,是被其他所有聯邦都要覬覦的最密集最高端的資源。

此時,在研究所兩百三十四層高樓的第一百七十層上,一次網絡阻擊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