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廠長,您好!”林嘉麗迎上去主動握了手,又介紹了白彥成,“這位是我的助理。”

白彥成禮貌地衝劉大剛點了點頭,不過態度在外人看來還是很高冷。

劉大剛也不介意,也對白彥成笑了笑,心裏想:這位小林總真是了不得,請的助理也這麼高大威猛有氣勢。

他已經被報告會給洗腦了,覺得林嘉麗就是天縱奇才。又想到如今能有機會和她合作,不由便覺得自己要時來運轉了。

陪劉大剛一同來的,還有財務科的科長沈文才。說是科長,實際上現在也是光杆司令,整個財務科裁得就剩下他一個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沈文才是做會計的,林嘉麗總覺得他看上去比劉大剛精明多了,一雙小眼睛露著精光。

雙方人員寒暄過後,劉大剛就領著林嘉麗和白彥成進了廠區。

“林經理,我們廠子的情況你也清楚。說到底,吃虧在轉製上。廠裏人安逸久了,思路就跟不上時代了。再加上咱清源是個小地方,比不得外麵的城市市場大,哎。”劉大剛先是訴苦一番,“不過,我們這兩條線也是真正的好東西,是蔣廠長在任的時候從r國買回來的。當時花了很多錢呢。可惜,好東西咱也沒用出來。”

劉大剛說的蔣廠長就是那兩位頗有魄力的廠長之一。當年他到任後,罐頭總廠的情況還沒那麼糟糕,他力排眾議從r國買了這兩條生產線,希望能給廠子改天換命。可惜,罐頭總廠內部矛盾重重,不是能靠兩條先進生產線能夠解決的。

林嘉麗點頭,並沒有發表評論。東西好不好,她看了才知道。今天她和白彥成來最主要的就是看這兩條生產線的。

再說,八十年代華夏國內不少企業,尤其是國企,都麵臨著競爭力下降、尋路無門的境況。不少人想靠著從r國、g國買新產線來破除眼前的困境。這其中,有成功的,比如日後名聲大噪的某白電生產廠家,更多的則仍然無法挽救頹勢。

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些所謂的新產線其實是r國、g國淘汰下來的二手產線。良心一些的就賣一些還能用的,黑心的幹脆賣的是廢舊零部件拚成的。不少企業都吃了暗虧,誰讓咱們當時國內懂的人不多呢?甚至有鋼廠買到g國所謂的先進產線,結果安裝完成後發現是六十年代蒸汽時代用的煉鋼設備,真是哭笑不得。

即使是能用的進口產線,也會存在維修人員配備不足,零部件價格高企的情況。壞了一個螺絲釘都要進口才行。

來之前,林嘉麗通過李德找了個飲料生產方麵的行家,了解了一些設備方麵的情況。不過,她畢竟不是專業的,這次來也不過是打前站,具體的還要等那個行家過來確認後才能談。

在林嘉麗的要求下,一行人繞過了前麵的辦公樓,直接去了後麵的廠區。路上偶爾碰到幾個閑逛的工人,都是一臉好奇地看著他們。

“都沒事兒做嗎?還不去工作!”劉大剛板著臉對幾個溜達的工人喊道。那幾個工人見廠長發火了,也沒解釋,一溜煙的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