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幾個人不知道說什麼好,都被震撼了。良久,郭威首先說道:“劉大哥,此事乃是我朝千載難逢之良機啊。”
就連劉安世也坐不住了,他正要說話,一旁的石敢就叫了起來:“是啊大哥,他們亂成這般鳥樣,咱們點齊人馬,殺過去,豈不是一舉掃平了他們?”
看著他激動的樣子,劉知遠輕喝一聲:“你懂什麼,還不坐下!”隨後對著郭威說道:“兄弟,我想,契丹雖然此刻肯定已經在內亂之中,但是究竟亂到何種境地,我們還未可知,就算是出兵掃平契丹,憑我們幽州這點人馬,也是不夠。這樣,我們繼續派人,加強哨探,同時給朝廷上書,讓皇上點起大軍,有一萬騎兵,趁此良機,足可橫掃草原!封狼居胥,才是男兒所為!”劉知遠的心裏,瞬間心潮澎湃。
郭威微微一笑,說道:“劉大哥所言甚是。隻是,穩妥起見,我們此刻先將此重大軍情,逐級上報,想來必定需要時日,眼下契丹的局勢卻是瞬息萬變,耽誤不得啊……”
劉知遠也是自小從軍的,兵貴神速的道理他怎會不懂?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實力,他不由得歎了口氣。不是別的,他隻是個團練使,手裏能打的,大小都算上,也不足千人,這其中還有不少隻是當地豪強,個人勇武還好,上陣廝殺卻是不足。幽州城一直在契丹人的嘴邊,加上這兩年後唐國內亂成一鍋粥,幽州城守軍也不過兩千,更何況,這兩千軍,也不是他一個團練使能隨意調動的。
想到這裏,劉知遠問道:“賢弟,你若有主意,就說吧!”他一雙眼緊盯著郭威,一心想要從郭威這裏討個主意。
郭威見狀一笑,說道:“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劉大哥說的乃是良策,隻是我們在這裏隻是坐等,隻怕貽誤戰機。小弟覺得,大哥在這裏整頓人馬,一接到皇上詔令即刻出兵,小弟先去趟北方,看看形勢,渾水摸魚,正是良機!”
劉知遠點點頭,隨即說道:“是個辦法,坐等,鳥毛都沒一個!不過,此去路途險惡,還是我去吧!”
石敢也點頭,說道:“郭家哥哥,我跟劉大哥去就是了,你在這裏操練人馬,接應便是!”這邊劉安世騰地站了起來,正要說話,卻被郭威攔住了。郭威哈哈一笑,把他摁到座位上,自己說道:“劉大哥,你是團練使,不能擅離,就是你委托給我,我也調不動這裏的人馬啊。還是我去吧。”
這番話倒是讓劉知遠頗為無奈,沉吟半晌,並不答話。郭威卻說道:“大哥,此事不宜久拖,局勢瞬息萬變啊!”
劉知遠也不是什麼拖泥帶水的人,想明白了道理,立刻站起來,說道:“既然如此,你帶著石敢和安世,再挑幾個好手,明天就走!”
又商議了一番如何接應的話,四人各自回去,挑選馬匹不提。
契丹這裏,局勢倒真的是瞬息萬變。耶律德光一路狂奔,三日狂奔千裏,趕往契丹都城——說是都城,也不過是草原上一座大點的城堡罷了,如今,也有人稱這裏是王帳。
而柳照林,才剛剛行了一半的路途,更遠的地方,大王子耶律倍,才剛剛算是掌握了十幾萬的契丹軍隊。這裏麵,與其說是契丹軍,不如說是個部落聯盟。契丹本族的軍隊,就是幾個契丹大部落的聯合,其他的奚人、漢人占了大部分,還有一些草原上的部落,組成了這樣一支軍隊。原本這些人在耶律阿保機的威名下,一路戰無不勝,還算是盡心竭力,但是現在,頗有些鬆散的樣子。
耶律倍在確認了自己的弟弟耶律德光消失不見後,帶兵圍了王帳,將忠心耿耿的耶律隆當場斬殺,確認了耶律阿保機的死訊,隨即宣布繼位為契丹皇帝。眼看耶律阿保機已經駕崩,耶律德光毫無蹤影,大部分部族都投靠了耶律倍,宣布效忠,也有部分草原部落眼看仗已經打完,自顧自的帶人離開大營,不知道是去劫掠渤海國,還是自己回了部落。耶律倍看看自己手裏的十幾萬大軍,也任這些人離去了。
雖然沒有了柳照林這個謀士,但是耶律倍也知道,眼下的當務之急,乃是帶大軍返回國都,正式登基。無奈十幾萬大軍要是開拔行軍,不是個小事,三四天了,前鋒才剛剛踏出營門。
耶律倍雖然文弱,但也是見識過軍陣的,加上現在契丹國內最強的一支軍隊已經被自己抓在手裏,他也並不著急,每日裏隻是略催促下也就罷了,他甚至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起草契丹的官製上。按照他的規劃,契丹國內將全麵采用漢製,廢部落,興州縣,文臣武將統統改了契丹的稱謂,他想徹底的將契丹變成一個草原上的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