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玉泉村(2 / 2)

此時,張從已經收拾好了被褥,他問袁方把被褥放在哪裏,周若穀搶著答道:

“放在車上就行了,看完窯還是這輛車送你們回去。”

“就按周窯頭的辦!”袁方對張從道。

周若穀讓人把袁福和家丁所騎的五匹馬栓在了村口,就領著大家往村子裏走去。

進村的路麵是用石灰岩鋪成的,路麵很平整,而且幹淨,在村口有一棵大榕樹,有一群麻雀正在樹上嘰嘰喳喳,麻雀發現有人走近,“呼——”地一下全飛走了。

這棵榕樹很大,四五個人都抱不過來,樹下有巨大的石頭,這些石頭已經被人磨得很光滑了。袁方看到粗大的樹根已經把鋪在它麵上的石灰岩頂起來好幾塊,這些石灰岩鋪在這裏應該有好幾十年了。

“平時會有村裏的孩子在此玩耍,現在正是午飯時間,孩子們都回家去了,所以才顯得如此的安靜。”周若穀見袁方的眼睛盯著樹底看,急忙加以解釋。

袁方問:“你們這個村子叫什麼?”

“玉泉村。”

“玉泉村,好名字!”

袁方向村子裏望去,玉泉村依山傍水,一條溪從村後的山上流下來,這條溪沿著出村的這條路流出村子。

周若穀的石灰窯就在這條路的右邊,中間隔了一條溪,溪大約有丈許深,溪水清澈,水中一群群的魚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一座獨木橋橫在溪上麵,從這座橋能夠直接通向石灰窯。

周若穀帶著袁方一行來到橋前麵,他回身對袁方道:“袁少爺,我家就在這個村子裏,是不是先去我家吃過午飯再去窯上?”

“先去窯上看過之後再去你家吃午飯吧!”

周若穀走上了橋,他站在橋上回頭對袁方道:“袁少爺,過橋的時候請心腳下,這座橋有點窄。”

這是一座非常簡易的橋,不但橋麵窄,而且兩邊沒有護欄,橋全長二丈,橋麵是由五根碗口粗的樹幹組成的,樹幹用篾片捆綁在一起,兩頭用短木固定,這樣的橋走在上麵吱吱嘎嘎地響。

袁方當然不會懼怕這樣的橋,他的記憶中,時候經常和湯祖契、王良逸在這樣的橋上來回地奔跑,現在走在這座橋上,猶如閑庭信步。

過了橋就是石灰窯的地盤了,這裏相當於石灰窯的後門,當然,石灰窯是沒有圍牆更加沒有門的,這座橋是村子裏的人送柴禾的必經之路。

周若穀的石灰窯是燒柴禾的,柴禾全靠村民上山砍了送過來,周若穀按斤收購,這些柴禾主要是灌木的細枝和蔓莖,村民在山上砍下這些柴禾按照五六十斤一捆捆紮起來,用一根矛棍,一頭插上一捆挑下山來賣給窯上。

橋頭上就放著一杆大秤,這幹大秤是專門秤村民送來的柴禾用的,這杆大秤掛在一個柱子上,袁方走上前想認真看一看這杆秤,就在此時,從後麵傳來一個粗獷的聲音:

“讓開!讓開!快讓開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