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是很喜歡木匠活,但他卻沒有耽誤太多的政事。天啟年間,大明已經在風雨邊緣,韃子的內部已進完成了一統,為了抵禦天災,也就是小冰河期對他們造成的。其實,在小冰河期日子對韃子來說同樣不好過,尤其是漢人人口逃亡流失嚴重影響生產力,所以建奴多次入關抓捕大量漢人劫掠財物糧食,用這種吸血的方式成功削弱明朝來補充自己,如果不是晉商不斷地給韃子輸送糧食,讓他們成功地渡過小冰河期,韃子也不可能有如此囂張的氣焰。
在天啟初年,薩爾滸之戰剛剛結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由校來處理,尤其是遼東戰事頻繁之時,作為一國之君,朱由校沒有多少失誤。
他登基之後,發現東林黨的權勢過大,而皇帝一個人是無法抗衡整個文官集團的,於是朱由校向他的前輩學習,提拔了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仗著皇帝的寵信而權傾朝野,經常在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時候,在朝廷上執行皇帝的權力。這也是朱由校的聰明之處,沒有直接與文官集團發生衝突,而是讓魏忠賢去牽製文官集團。
魏忠賢掌權期間,增加了江南的賦稅,提高了官紳的賦稅,減輕的百姓的負擔。他對遼東戰事很關注,天啟年間,遼東軍兵很少有欠糧欠餉的事情發生,這與魏忠賢掌權是分不開的。
朱由校雖然在做木匠活,但是朝堂上的一切動向都在他的關注之下,這說明朱由校其實是個很有手段的一個皇帝。
皇帝也是人,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後世對天啟帝的批評也很多,他忙於木匠活,耽誤了很多政事,重用魏忠賢,而魏忠賢暗地裏做了很多為人不齒的事情,陷害忠良、打擊異己、貪汙受賄。但天啟帝並非不上朝,他比萬曆皇帝都要勤奮。
而後來繼任的朱由檢,比起他哥哥朱由校來就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大明亡在他的手中,雖然不能把全部責任推給他,但在他執政時犯下了很多不能饒恕的錯誤。
首先他一上位,就除掉了魏忠賢,除掉魏忠賢對他來說是件很容易的事,大明太監的權力全部出自皇權,與大臣不同,皇帝要太監去死隻是一句話的事。
朱由校在臨死之前就鄭重地告訴過朱由檢要重用魏忠賢,不過,在朱由檢做信王的時候就對魏忠賢不滿,做了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了魏忠賢。這就是朱由檢和朱由校的能力差距,朱由校知道權力製衡術,而崇禎隻看到魏忠賢所做的壞事。
論權謀手段,朱由檢差得太遠,他這個人凶暴蠻橫、猜忌多疑、剛愎自用,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最終手下連個能用的人都沒有。
袁方想到這裏就頭皮發麻,他知道在朱由檢手下是不好混的,這些東林黨人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的,既然要謀害天啟皇帝而把朱由檢扶上位。
必須找機會提醒一下眼前的這位皇帝,讓他多多地提防東林黨人對他下黑手。可是這樣的無憑無據的事情又不好直接說,隻能夠是暗示朱由校。
如果朱由校能夠不死,或者說不那麼早死,大明也許還能夠延續下去,最起碼不會讓韃子撿了便宜,在我大漢民族麵前作威作福。
“袁愛卿,你在想什麼呢?”正當袁方想心事的時候,朱由校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