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年間,有一童姓居士,傳言其有起死回生之醫術,且天生菩薩鎖骨,行動時瓏然若戛玉之音,更讓眾人相信他是菩薩轉世,紛紛稱他為童善人。然童善人畢竟不是菩薩,終難免一死,死後埋骨在西京以西,一座高聳於群峰中的青色山峰上——祇山。
祇山是座環形山峰,中間深不見底。山上草蔓叢生,且林立著各種青色山石,遠看就像個立在天地間的玉瓶。有說它是觀音菩薩遺落在人間的玉淨瓶,種種神祇日複相疊,故而有了祇山這個名字。
童善人埋骨於此,倒也與他的生前傳說相配。隻可惜他的醫術並無傳人,他在祇山的墓葬也無人能尋,這讓那些想下墓去探得他醫術秘本的人無從下手,久而久之,終被世人所淡忘。
那是個陽氣最盛的正午。
祇山附近童城的富戶在這裏擇了地,準備動工修建百年後的居處。福地在祇山腳下,背山麵江,視野開闊,幹潤兩宜,氣通勢延……是個福澤綿延、澤被子孫的寶地。那富戶似是十分滿意,向站在一旁的二位擇地人笑著說了些什麼。那二人身著黛色鬥篷,一高一矮,將頭臉遮去了大半,讓人看不清樣貌。此時他們聽到富戶與他們說話,也隻是微微頷首示意,並不多言,仍然專注地看著自己手中的羅盤。
忽聽一聲金鳴!在場之人無不震了兩震,仿佛魂都要震出了體外。
待那聲餘音散去後,富戶鬆開自己捂住雙耳的胖手,著急問道:“這是怎麼了?”
工人答道:“好……好像挖到東西了……”
擇地人一聽,連忙上前查看。其中高個的那個跳到已經挖出足夠深的坑中,蹲下身來,輕輕掃開那層薄土,露出了一個黑漆漆的金屬弧麵。
“這是個什麼東西?”敲到它的工人問道:“震得我的手都麻了,你看鋤頭都讓它給弄豁了。”
高個擇地人聞言抬頭看了一眼工人豁口的鋤頭,將手貼在那金屬弧麵上,隻覺其中透著地底滲出的寒氣。“你們,小心點,先挖開看看。”他站起來,示意工人繼續。
在動土的時候遇到這種事情,眾人心中多少都有些不安,但又莫名地夾雜著些許好奇心,於是很快的,這個黑色金屬就顯露真容了。
是尊神獸雕像——通體烏黑,即使在晌午的大太陽下,都透著森冷的寒意。
矮個子擇地人看著那深處安放的神獸,又看了看羅盤,悄悄將羅盤收在了自己的袖中。
“此處已經有主了。”高個擇地人說道。
“什麼?”那富戶似是不敢相信:“就憑這樣一尊雕像?”
“這可能是鎮墓獸。即使不是,深埋此物也一定有其緣由,我們不可妄動,以免招來無妄之災。”
富戶聽到可能會招來災禍,忙說:“那罷了、罷了,就快快將它埋起來吧。”
於是眾人又開始動手將土填回坑中,很快便將那尊黑色獸像掩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