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並不是有恃無恐要挑釁張義謀,試他的底線,單純就是為了這部電影,希望它更好。
張義謀也是看出這點,明白寧遠就事論事,包括寧遠在爭論的時候,從始至終都從劇情、邏輯、觀感上出發,事後冷靜下來,他細細琢磨,覺得寧遠說的的確有道理。
心往一塊想,自然就沒有什麼芥蒂。
其實寧遠也搞不懂,能改編出《活著》電影的編劇王彬,以及《英雄》編劇的李逢,再加上張義謀,他們仨怎麼到了《十麵埋伏》上麵集體降智。
最讓當時觀眾無語的,莫過於章舞衣飾演的小妹,倒在金捕頭的懷裏,咽氣、睜眼、再咽氣、再睜眼……反複四次死去活來的橋段,後來直接成了梗,經常被翻出來調侃。
除此之外,就是沒有任何鋪墊的,就讓金捕頭和小妹愛了起來。這也就算了,最離譜的是,之前刑訊逼供的時候,劉捕頭還對小妹模樣凶狠,下一秒又開始一往情深了,堪稱狗血。
這是人設、劇情上的敗筆,而結構上,幾乎是觀眾想看什麼……沒有,觀眾不想看什麼……往死裏灌。
比如影片一開始,銀幕上出現了幾行字,就算簡單交待了一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而關於電影最主要的背景,飛刀門與官府的糾葛卻一筆帶過。
正常的思維中,觀眾想象中飛刀門應該與官府有過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但是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畫麵便轉到了劉捕頭和金捕頭一起喝酒聊天的鏡頭,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不過這次沒有金誠武,自然也沒有金捕頭,而是寧捕頭。
而他們這麼搞,反期待感的騷操作,你不撲誰撲?
當然,這部電影最後是賺錢的,畢竟全球票房九千多萬美金,撲的隻是口碑,以及張義謀通過前幾部電影攢下來的聲譽。
如果不是前一部《英雄》的巨大聲望和影響力,以及張義謀的個人招牌,和三個主演的名氣,換個人拍這部電影,別說九千萬,有沒有九百萬都要打個問號,而且還是華夏幣。
即使九百萬,估計大半還是因為畫麵。
看到了李安《臥虎藏龍》美輪美奐的畫麵,嚐到了《英雄》的甜頭,老謀子就在大氣和唯美上一去不複返了,到了幾年後的《黃金甲》,是他在規模、氣派上的巔峰。
如果不是寧遠覺得這個故事有搞頭,別說張義謀來找他,就算留比莫夫來找他拍,他也不會答應,太消耗聲譽了。
盡管這部掙了錢,但惡果並不是立馬就出現,會延續到之後的電影,因為大家恍然,原來他的電影也不都是精品,買票前就不再那麼衝動。
不過,這就讓編劇叫苦不迭,背後把寧遠罵了個狗血淋頭。
但麵對寧遠擺事實講道理的邏輯,他們也隻能悶頭改改改。
而寧遠也在交流的過程中,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跟之前張義謀的電影大相徑庭——
原來,是這幾年周星池在內地越來越火,尤其是《功夫足球》,也讓張義謀他們思索著,要不換個風格,跨界試試?
試試就試試,於是出來了這麼個玩意兒。
難怪。
寧遠心道:“怪不得改了以往的方式,這次找了香江的劉德樺和寶島的金城武,並不單單看中他們的號召力,還有通過他們帶著口音的原聲來形成離間感,以及劇情在創作上的誇張和跳躍。”
這的確是周星池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