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年八月一日,這幾個月對鬼子天皇裕仁來說,絕對是在大喜大悲中度過的。
日軍在中國境內的戰況雖說有些不溫不火,但占下了大片的領土,讓裕仁還是比較滿意的。原先預計國民政府會在帝國強大的政治和軍事壓力下投降,沒想到至今也未能達成所願。但是,國民政府被牢牢的限製在了西南一隅,也算可以向日本國民交代了。
裕仁可是不認為老蔣的部隊還能夠有多大的戰鬥力,想從帝國軍人手裏奪回失地,這幾乎就沒有可能!這點自信裕仁自認還是有的!那麼占領的土地也就算是自己的了,這讓裕仁很有成就感。
東南亞的攻勢很順利,帝國兵鋒所向幾乎囊括了東南亞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兵,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各種資源和大片的海洋及廣袤的土地,戰略構想得到了完美的落實。
這些都讓裕仁整天處於狂喜之中。
然而,寄予太多希望的帝國海軍的表現卻讓人不敢恭維,同美國海軍一連兩場交鋒,可說是讓國民驚掉了一地的眼球!
如果其中的一場可以用慘勝來形容的話,另一場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了!
打仗嘛,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一場兩場的實屬正常!但是,這兩次戰役的失利,使得帝國不僅喪失了大量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艦船,而且還造成艦載機飛行員的大量殉國,這卻是讓包括裕仁在內的所以日本人感到痛心的地方。
當然,他們不知道,由於這兩次的損失,為日本在不久的將來喪失製空權和製海權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這個時候裕仁隻是因為陣亡了大量的飛行員,而覺得可惜,對美軍飛行員的戰鬥素質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罷了!
五月初,日軍在占領了東南亞廣大地區後,決定控製太平洋上的幾座島嶼等重要的節點,以便切斷美國通往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遂由帝國海軍中將高木武雄率領的航母編隊,氣勢洶洶向太平洋推進。美軍在獲知該情報後,命令美國太平洋艦隊弗萊徹少將率領的第十七特混艦隊,在珊瑚海海域進行阻擊。
五月四日,雙方在珊瑚海海域相遇,並立即展開殊死的角逐和搏殺,四天後戰役結束。
此役,日軍損失“祥鳳”號航空母艦一艘,“翔鶴”號航空母艦被重創,另有驅逐艦一艘被擊沉。損失戰鬥機、*機、轟炸機等六十九架,陣亡官兵共計一千零七十四人。
美軍被擊沉“列克星敦”號航空母艦一艘,另有驅逐艦和油輪各一艘被擊沉,損失飛機六十五架,陣亡官兵五百四十三人。
從數據上看,日軍和美軍的戰損幾乎一致,單單從被擊沉軍艦的數量上來說,是日軍小勝。而日軍從裕仁至上而下都認為,是帝國海軍獲得了勝利,隻是這勝利的代價大了些,慘了點!
其實,以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實力來說,這場戰役無疑對美國人更加有利,起碼說明強大的日本海軍也是可以戰勝的。至於誰勝誰負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勝負爭論尚未落定,雙方一場更加激烈的搏殺卻接踵而至。
“珊瑚海戰役”過後僅僅一個月,雙方便再次在中途島展開了讓後世瞠目結舌的生死之戰!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帶領艦隊四處出擊,沉重打擊了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和海上交通線,並且還令人不可思議的轟炸了日本東京,使得日本朝野極度的震驚和憤慨!紛紛上書天皇要求對美軍給予報複,同時指責帝國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建立起來的海軍沒有起到作用,實屬不作為,這些都給日本海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麵對國民的責難和天皇的不悅,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同樣深感責任重大,不能對美軍太平洋艦隊過於放任,遂決定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六月四日,雙方避無可避,終於在中途島展開激戰。
日本聯合艦隊在此戰役中共動用各種艦艇兩百餘艘,其中航空母艦八艘,戰列艦十一艘,巡洋艦二十三艘,驅逐艦五十六艘,潛艇二十四艘,及大量的運輸艦、輔助艦,另有艦載機四百多架。
這是一個龐大的艦隊,這股力量即便是在現代,也是不可忽視的!
而尼米茲上將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明顯不足,如果真要麵對麵的搏殺,無異於以卵擊石。
好在,美軍提前破譯了日軍的密碼,掌握了日軍的動向和兵力部署。在退無可退之際,尼米茲隻能奮力一搏!
他集中現有的三艘航空母艦和兩百三十多架艦載機,以及各種作戰艦艇四十多艘,組成第十六特混艦隊和第十七特混艦隊,加上近二十艘潛艇,與日本聯合艦隊硬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