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如來之野望(2)(2 / 3)

見悟空進來,後土擺手叫悟空過來,而後默運神通,隻見這個光球無聲無息繼續沉入地底,其速度竟不下於悟空的潛淵縮地。

悟空身居其中,隻見各色岩石地火水係金脈在外麵風馳電掣,不由得心馳神往。後土叫悟空坐下,柔聲道:“世間萬土,聽我禦使,因此如來也尋不到此處的。”

悟空聽了這話,終於放下心來。他見地藏和後土二人都笑盈盈看著他,表情甚是親切,不由得有些意外,便問道:“二位喚我來此,可是信了我所說的?”

地藏點了點頭,道:“那是自然,若不信你,怎會幫你掩藏形跡?”

後土笑道:“你到這天地間,我們兩個是最先信你的。”

“哦?”悟空有些詫異,自己與這二人素未謀麵,他們兩個憑什麼信自己?

地藏一揮手,從袖中抖出一隻小獸來,悟空見了這小獸,脫口而出喚道:“諦聽!”地藏點點頭:“你可知道,為何你從爐中出來時暢通無阻?”

悟空自然不知,他忽有所覺道:“莫非是地藏王菩薩助我?”

地藏王道:“我可沒有那般本事,但我卻知道是誰助你。”他指了指諦聽,說出了當時的經過。

地藏與諦聽,常年居於北俱盧洲,諦聽能聆世間萬物之音,仙凡神聖皆逃不過他耳。就在悟空從洪爐中躍出的前一刻,小須彌山上,傳來一個千萬年未曾出現過的聲音。

如來正在洪爐前靜坐,他看得出來,爐內靈明神猿蠢蠢欲動,正在苦尋出天之路。便在此時,一個足以讓他心神大亂的聲音道:“我要出關了。”這聲音,正是大須彌山主人發出的。

怎麼可能?如來早已認定,大須彌山主的道,是錯的!他此次閉關,走的是有去無回的一條路,絕沒有出關的可能!

大須彌山主若成,便說明這天地間有了永恒之道,但是,道無常道,乃常道!道無常盈,道無常虧,無始無終。道,千變萬化!所以,永恒之道,絕不存在!

他居然出關了?他尋到了永恒不滅的法子?大須彌山主一旦出世,自己所作所為,豈能瞞得過他?千萬年綢繆,隻怕盡成泡影!

這不可能!如來長身而起,如電光彈射而出,直奔大須彌山而來。

大須彌山,高聳入雲,不知幾萬丈高,山主閉關,便在大須彌山頂。如來麵色極為難看,落在山頂。

雲霧繚繞,掩蓋著山頂大殿,如來覺得,他越來越看不清了。大須彌山主的存在,是他心中一座永遠無法越過的大山。不隻是他,舉世之人,似乎都在大須彌山主的蔭庇下生存,這種狀態,如來不願!

那日大須彌山主宣布閉關,對如來來說,實不亞於仙音貫耳,隻要此人閉關,如來就可以開始綢繆已久的那件大事了。

而到了如今,千萬年轉瞬即過,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如來的預想進行……為什麼,為什麼這人偏偏要在這時候醒來?難道他真是我一生的克星嗎?如來心中既恨且惱,他來到此處,便是要親眼看一看,大須彌山主是如何出關的,而出關後,他又會是什麼樣子。

大須彌山,空蕩蕩並無一人,而須彌山石雖乃世間重寶,卻也無人敢入此取之,自山主閉關,這裏儼然成了禁地。

禁地,禁的是心存敬畏之人,禁不住的,卻是野心勃勃之人。

如來昂首跨入大殿,直接向後殿密室行來。天下陣法,皆不入如來之眼,如來偏不信此人會醒,他神念禦出,覆蓋了整座殿堂。

在這一刻,如來幾乎驚呼出聲,怎麼會這樣?

奔須彌

話說至此,戛然而止。

如來究竟看見了什麼,地藏不知,諦聽不知,因為,從這之後,再沒傳來任何聲音。

悟空沉默良久,他自然猜不出如來看見了什麼,但是,他卻知道,自己能從洪爐中毫無阻礙地出來,不是因為偶然,而是因為大須彌山主人的幫助。

爐內如來,固然是此如來關心的對象,但悟空現在覺得,自己恐怕比爐內如來還要重要許多,不然為何如來緊追不舍,不惜和眾聖人為敵,也要將自己捉回去。而地藏和後土的加入,更讓悟空確定了這個想法。

他正想著,地藏便給了他答案。

“你知道你是誰嗎?”地藏問道。

“我是誰?在那界中,我是靈明神猿,乃造化神猿之首。來到這裏,我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悟空答道。

地藏道:“你不覺得,大須彌山之主說出那句話,太過湊巧了嗎?”

悟空暗道,這豈止是湊巧,千萬年沉寂,偏偏在這個時候說話,簡直用心有靈犀都無法形容。

地藏緩緩道:“靈明神猿……如來下的好大一盤棋。”地藏猛地抬起頭,問悟空道,“你可知道,大須彌山主叫什麼名字?”

悟空茫然搖頭,這裏許多人說起,都是直呼“大須彌山主”之名,似乎山主根本就沒有名字。地藏道:“大須彌山頂,有一座大殿,叫作‘靈明殿’。”

悟空身軀一震,不禁問道:“你是說,大須彌山主叫作靈明?”

地藏點點頭:“他初時是叫靈明的,如我沒記錯,那是他踏入聖人之境後自封的稱號。”悟空道:“既有名號,為何無人如此稱呼他?”

一直未說話的後土道:“山主乃是這天地中第一個成聖的,他入聖人之境時,現在的許多聖人還未出生。他自號靈明,乃是自以為參透心障,通靈明澈……山主大開講壇時曾經說過,聖人之下,皆在仙途中掙紮,靈台渾噩,唯有到了聖人,才知天地緣起,知萬物生息。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山主後來到了去偽存真之境,忽然將自己靈明這個稱號去了,再不許人稱他為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