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眼望眾人背影,不隻身影熟稔,就連氣息也是老友一般,但這些人和自己卻無洪爐之內的親近之意,自己在他們心中,和威嚴無上的大須彌山主沒有任何區別了。
一切親近的,或早或晚,都將遠離,這也是人生定數。悟空神念歸攏,回到自己丹田之中,輕輕喚了一句:“造化?”
決意去
在悟空與如來交戰的這段時間,造化一言未發。造化,來無影,去無形,悟空也尋不見他一絲蹤跡。
叫了一聲,並無應答,悟空也摸不準造化脾氣,便不再召喚。老莊手托那界,看著界中端坐的如來,嗬嗬笑道:“他倒是沉穩。”
悟空心思一動,朗聲道:“我有一個變換光陰法,能叫界內一日,界外萬年。”
老莊道:“又有何用?”
悟空道:“如來絕頂聰明,我卻擔心有朝一日他能出了此界,變換光陰,叫他在內修煉緩慢,而即便他花費百十年出了此界,到那時,嘿嘿,不知天地間幾人為真聖了,還愁製不住他?”
老莊一怔,隨即道:“靈明也有這等心機,真令我大開眼界。”悟空暗道,若是真靈明,怕是隻懂正道,卻沒有我這樣促狹的想法了。
悟空又道:“但為防他在內修煉,我還是將界內造化都收了吧,失了造化,他修為難以寸進。”
如來聽得清楚,忽然站起身,道:“靈明,你緣何偏要與我作對?”
悟空搖頭道:“並非與你作對,隻是我叫天地間善念為主,便得安寧,你所做之事,造化不喜,我亦不喜。”
如來適才端坐,卻始終使神念探測此界邊緣。他看得清楚,這一界並無特殊之處,就是以造化簡簡單單圍成一界,但就是這纖薄如紙的一層造化阻礙,自己偏偏就出不去。他不禁心裏已經認了,悟空修為比自己可不知高出了多少,自己即便再練千百萬年,隻怕也出不去這界。
聽了悟空和老莊的對話,如來更加灰心沮喪,如果真是這樣,自己就算出去又能如何?千萬年後,就算靈明不在,還有老莊、伏羲等許多聖人,那時自己恐怕更無法興風作浪了。而悟空對自己頗有記恨之心,想哄他放自己出去,是絕無可能的了。
悟空見如來陷入沉思,他一揮手,將界中造化一揮而空。如來心智非一般人可比,多說也是無益,隻能待他自己慢慢思考清楚。悟空自然希望在自己離開這天地之前,如來便能自願放棄惡念,出此界來,如若這樣,著實了卻了自己一塊心病。但如來若是執意不出,自己卻也不能在這裏等他,悟空留的後招是陽謀,如來明知如此,卻也無法破解,因他短期內絕對無法出來。
悟空對老莊道:“臨行之前,拜托一事。”
“臨行?你要去哪裏?”老莊道。
悟空心中不由得有些苦澀,他和爐外之人實在有些生分,但身處此間,卻知道這才是一片真實的世界,洪爐之內,隻是百丈之界而已。但此次穿越,讓他刻骨銘心的,卻是在洪爐之內與眾人結下的情誼,按常理言,自然應回去和眾人道別的。但是,悟空將這個念頭強自忍住,他知道,一來一去,自己不隻改變了西遊的結果,更改變了天地洪爐的命運,甚至爐外的世界,也因自己而變得寧靜許多。自己,做得夠多了,若回到洪爐之內,除了多看眾人一眼,又能怎樣?
那些聖人的道念,沒必要出來,他們需要的隻是一方沒有會元之厄的天地,就如同田間農夫,隻盼一年風調雨順、稅賦減半。他們不需要知道世界有多大,隻要在自己的世界裏是幸福的,就足夠了。
修行之路,說是問道,其實追尋的仍是內心的安寧。天地洪爐經過數次會元之厄,終於算是安穩了下來。爐內自盤古而下,如眾造化神猿,如三清玄女、地藏後土等人,雖有強人之能,但卻無欺人之心,更無淩駕於眾人之上的野心,這才是天地永固的根本。既然這樣,自己還有必要在洪爐內再驚起一場波瀾嗎?
悟空心意既決,便不再更改,他現在還要做兩件事,然後便努力尋求離開此地的辦法。
老莊又道:“有話直說罷了。”
悟空道:“你去勸伏羲,莫為難陰陽,留在此間或回天地洪爐,都隻由他自定,如何?”老莊笑道:“我還當是何事,這實在是小事一樁。”
悟空點點頭:“此界堅固,如來絕無法脫身,他善念若出,你隨意為他尋個去處罷了。”
老莊道:“這也易如反掌。”
悟空道:“既如此,我再無牽掛,去了!”
“去哪裏?”老莊見悟空神情露出超脫之意,不由得心神往之,他性喜逍遙,這一刻見悟空了無牽掛,竟恨不得自己隨悟空一同去。
悟空凝視老莊掌中托著那界,忽地伸手入內,從如來袖中迅疾無比掏出一物來。如來麵色大變,驚呼道:“你——”
悟空將那物輕輕托起,道:“我便知道,你舍不得此爐。”悟空手中拿的,正是天地洪爐。如來心如死灰,早在和悟空交戰之前,他便將此爐收了起來,隻因怕山崩地裂傷了爐內生靈。但他此舉卻不是存了悲天憫人之心,而是為了保存爐內道念。如來自忖此戰必勝,爐內道念,乃是他證得大道的根本,可不會輕易放棄,不料連這點心機都被悟空看穿。悟空那一抓來得雖快,若在外麵,他或許也能躲過,而此刻身在界內,隻能任人宰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