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打岔,這氣氛就立馬熱烈了起來。
女孩子們都是十三四五的年紀,最小的也十二歲了,都是要立馬相看起人家的時候了。
人人都傳說京城中的濟北王樣貌出眾,風流倜儻,一表人才,性格又溫柔,簡直是女孩子們的夢中情人。雖然明知道不能夠嫁給濟北王這樣的天潢貴胄,但青春年少正是思春的時候,偶爾想一想,臉紅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晴姐兒也不例外,聽說是濟北王寫的新戲,就將莫茹萱給忘到了腦後,有人說話,她還瞪了那人一樣。
莫茹萱隻覺得好笑,也不去理會晴姐兒了,反正一會兒就有晴姐兒的好戲看了。
她也拄著粉腮,側頭看著高築在水麵上的戲台。
唱腔婉轉咿呀,水袖飄飄揚揚,一旁掛著大紅燈籠和琉璃燈輕輕飄蕩,如夢如幻。不管是對麵的臨波亭,還是這邊的照影閣,甚至是照影閣外頭的那些丫頭們,也都在此時此刻安靜了下來,人人都聽著那風月女俠趙元娘的故事,個個如癡如醉。
趙元娘為尋下落不明、音訊全無的未婚夫婿韓三郎,隻身一人,千裏迢迢,遠赴京城。路上遇到了匪患,身陷險境,幸虧一位綠林好漢盧雲天救了她。趙元娘也會一些拳腳功夫,她將自己的遭遇說給了盧雲天聽,盧雲天大為感動,決心要幫趙元娘尋找韓三郎。
而趙元娘在與盧雲天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了對盧雲天的偏見和誤解,並因為盧雲天行俠仗義而感觸頗深,遂和盧雲天聯手行走江湖,為貧窮老百姓做主,被百姓們稱之為“鴛鴦雙俠”。
一次,盧雲天在鏟除貪官之時,不慎牽扯到更深的內幕中,被時任知州捉住,並要判其斬立決。趙元娘決心救盧雲天,卻發現,知州正是她的未婚夫韓三郎。
而此時的韓三郎已經娶了高官的女兒,早就忘記了與他有婚約在身的趙元娘。
趙元娘悲憤交加,私下質問韓三郎。韓三郎大為震驚,派出殺手想要殺人滅口。趙元娘逃出生天,進京告狀,經曆千辛萬苦,終於將韓三郎的醜陋嘴臉公之於眾,並救出了盧雲天。
讓莫茹萱大為驚訝的是這出戲的結尾。
一般曲目的結尾寫到這裏肯定會將趙元娘和盧雲天撮合在一起,但是濟北王的這出《風月女俠》中,趙元娘救出了盧雲天之後,並沒有接受盧雲天,而是選擇回到了家鄉,將父親留下來的武館重新開辦起來,專門招收女學生,教授女學生拳腳功夫。
如果這出戲沒有這樣的結尾的話,那這趙元娘也就和千千萬萬個女子沒什麼差別了,頂多是心細膽大一些。可加了這樣一個結尾,這趙元娘就尤為可愛可貴了。
莫茹萱看了看其他人,包括莫老夫人和花氏在內,無不眼圈兒帶淚,為這趙元娘傾倒。可見這濟北王倒真是有幾分功力的,就連她自己,不也是暗暗讚歎這風月女俠趙元娘嗎?
一曲終了,眾人還意猶未盡,猶自沉浸在這風月女俠的一顰一笑中。
還是寧姐兒輕輕地喚了一聲莫老夫人:“祖母,這出《風月女俠》好不好看啊?”
莫老夫人回過神來,連聲讚歎:“好!好!好!”
“那是這寫戲的人好呢,還是這唱戲的人好呢?”
莫老夫人摟了寧姐兒,笑道:“寫這出戲的濟北王寫得好,唱這出戲的女孩子們也唱得好。”
寧姐兒便指了戲台子上的女孩子們,笑道:“既然她們唱得好,祖母怎麼不賞了她們?”
“哎呀,瞧瞧我這老糊塗的!”莫老夫人就對如意道,“吩咐下去,賞!”
頓時就有小丫頭捧了一籮筐的銅錢往戲台上撒,揚不過去的就落在了水裏,劈裏啪啦的也沒有人覺得可惜。還有人捧了一匣子的銀錁子給了演趙元娘的映紅和出演盧雲天的彌月。
莫老夫人說了賞,莫世安和花氏自然也跟著賞了,還有幾個出手闊綽的先生太太也跟著賞了。
胡太太用帕子按了按嘴角,看戲的時候她最熱鬧,這打賞的時候卻沒了蹤影了。
莫茹萱微微冷笑,也不想和這種小人多打交道,扭頭去瞧那紛紛揚落的銅錢雨了。
耳聽得胡太太還在湊趣:“老夫人方才真是把這群女孩子們給嚇壞了,也不說好,也不說賞,隻可憐她們就那麼跪在台子上,戰戰兢兢地等著老夫人發落呢!”
“是她們唱得好,我看進去了!”莫老夫人附和著笑道,“胡太太再點一出啊?”
時辰已經不早了,這會兒再看就不值當了。
胡太太是個精明人,就點了幾曲小調兒,挑了女孩子們彈著琵琶唱著小曲兒,眾人正好安安靜靜地說話。
說了一會子話,莫老夫人就困倦了,花氏忙說要送莫老夫人回去,眾人也就都散了。
趴在莫老夫人懷裏的寧姐兒早就睡過去了,她人小,覺多,眾人說話這樣吵,她也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