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巧妙利用技巧,求得同事合作
在工作中,許多事情並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有時會需要借助同事的力量才可以順利進行。但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不願合作的同事,對於他們應該怎麼辦呢?有兩種方法非常有用。
第一,在需要使用說服方法時,要想出比較巧妙的方法,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比如,美國著名工程師萊芬惠,有一次,他想換裝一個新式的產量指數表,但他想到有一個工頭必定要反對。怎麼辦呢?萊芬惠想了許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萊芬惠是怎樣和這個工頭打交道的呢?萊芬惠回憶道:
有一天下午,我去找他,腋下夾著一個新式的指數表,手裏拿著一些要征求他意見的文件。當我們討論文件的有關問題時,我把那指數表從左腋換到右腋,又從右腋換到左腋,移換了好幾次,他終於開口了,“你拿的是什麼?”他問我。“哦,這個嗎?這不過是一個新的指數表。”我漫不經心地答道。“讓我看—看。”他說。“哦,你不要看的。”我假裝要走的樣子,並一邊說:“這是給別的部門用的,你們部門用不到這種東西。”“但我很想看一看。”他又說。於是我又故意裝著一副勉強答應的樣子,將那指數表遞給他。當他審視的時候,我就隨便而又非常詳盡地把這東西的效用講給他聽。他終於叫喊起來說:“我們部門用不到這東西嗎?哎呀!這正是我早就想要的東西!”
請看,萊芬惠的方法是多麼巧妙,這種方法叫欲擒故縱,效果是十分明顯的,聰明的人通常都會使用這種方法來促進與同事的合作。
第二,要能誘導不合作者參加你的工作。
有些人不和你合作就是由於沒有參加你的工作,如果你能使他們參加到你的工作中來,那麼他們就不會不和你合作了。
美國《紐約日報》總編輯雷特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他的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他需要約翰幫助自己成名,幫助格裏萊成為這家大報的成功的出版家。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除外交官一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業。
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到報社去玩玩。從
看清顧客既疼錢又要麵子的心理
談生意,談生意,關鍵在一張嘴。會做生意的人常常“哄”得顧客心花怒放,滿載而歸;不會做生意的人常會說得顧客滿腹怨氣,空手而去。
作為生意人,如何才能擁有高超的說服本領呢?關鍵是要學會察言觀色,摸清顧客的心理欲求,然後針對他們的心理,準備一套說辭,讓顧客能夠心悅誠服,心甘情願與你交易。
在美國零售業中,有一家很有知名度的商店,它就是彭奈創設的“基督教商店”。
一天,一個中年男子到店裏買攪蛋器,彭奈的一位店員接待了他。這位男子還未開口,店員就問:“先生,你是想要好一點兒的,還是要次一點的?”
顯然,這句話刺痛了那位男子,他回了一句:“當然是要好的,不好的東西誰要?”那位店員便把店裏最好的標價為120元錢的“多佛”牌攪蛋器拿了出來。男子顯然是嫌貴,他問:“我聽說,最好的才六十幾塊錢。”
店員很較真,他針對那位男子先前的話說:“六十幾塊錢的我們也有,但那不是最好的。”男子顯然很猶豫,喃喃地說:“不至於差這麼多錢吧。”店員甩過來一句:“這不是最差的,我們還有十幾塊錢的呢!”那名男子氣得轉身就要離開。
看到到手的生意要泡湯,彭奈急忙趕了過去,對男子說:“先生,你想
買攪蛋器是不是,我來介紹一種好產品給你。”那位男子仿佛又有了興趣,問:“什麼樣的?”彭奈拿出另外一種牌子來,說:“就是這一種,請你看一看,式樣還不
錯吧?”“多少錢?”“54元。”“照你店員剛才的說法,這不是最好的,我不要。”男子顯然對店員剛
才的說法還耿耿於懷。彭奈解釋說:“他剛才沒有說清楚,攪蛋器有好幾種牌子,每種牌子都
有最好的貨色,我給你拿出的這一種是同牌中最好的。”“可是為什麼比多佛牌的差那麼多錢?”“這是製造成本的關係。每種品牌的機器構造不一樣,所用的材料也不
同,所以在價格上會有出入。至於多佛牌的價錢高,有兩個原因:一是它的
牌子信譽好;二是它的容量大,適合做糕餅生意用。”彭奈耐心地說。男子臉色緩和了很多:“噢,原來是這樣的。”彭奈又說:“其實,有很多人喜歡用這種新牌子的,就拿我來說吧,
我用的就是這種牌子,性能並不怎麼差,而且它有個最大的優點,體積小,用起來方便,一般家庭最適合。我看你就拿這個回去用吧,擔保不會讓你失望。”男子拿著這款產品滿意地離開了。
生意的成敗全在一張嘴上。作為消費者,誰都希望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商品。銷售人員在與顧客打交道時,務必懂得這種心理對生意的影響。不懂交際學問的人就像彭奈店裏的店員,說好的產品就貴,這必然讓心疼錢的顧客猶豫;買差一點兒的,又怕讓人說心疼錢而沒麵子。而彭奈看穿了這一點,知道要想達成這筆交易,一來要找他能接受的價位,二來要維護他的麵子。於是他便變換了說辭,強調他推薦的這款產品是同類中最好的,很多人喜歡,自己也在用。他的話讓那位男子覺得很有麵子,於是馬上買下產品。
人人都有渴望獲得重視的心理,這種重視包含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美;另一方麵是不願意被人輕視。商家做生意,目的就是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所以,在麵對顧客時,一定要時時處處注意維護他們的優越感,從而順利完成交易。
◎顧客是上帝,維護顧客麵子的生意人才會客源滾滾。
◎不拆穿顧客心理,巧妙為他們“開脫”,是贏得客戶的有效手段。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再“窮酸”的客戶也是如此,要保護他們的優越感。
不要把顧客分成三六九等
相傳,蘇東坡一日來到一座寺廟小憩,寺中住持見他衣著簡樸,相貌平常,便極為冷淡地招呼他說:“坐。”又隨口對小沙彌說了聲:“茶。”主賓坐下之後,交談了一會兒,住持覺得來客談吐非凡、才學過人,遂收起輕視之態,將蘇東坡引至廂房,客氣地說:“請坐。”又對小沙彌說了聲:“敬茶。”又經過一番深入交談,住持才明白眼前這位來客竟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頓時肅然起敬,客氣地請蘇東坡到雅致客廳,恭敬地作揖說:“請上坐。”並回頭吩咐小沙彌說:“敬香茶。”聊了片刻,蘇東坡欲起身告辭離去,住持忙叫人取來文房四寶,懇請蘇大學士留下墨寶以資留念,蘇東坡思忖片刻,便欣然寫下茶聯一幅,寫畢嫣然一笑,灑脫而去。而住持則望著那茶聯目瞪口呆,麵紅耳赤,羞愧不已。仔細看來,那茶聯是:“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即景生情,對仗工整,又寓意深刻,觀者聞者皆拍案叫絕。
看人下菜碟,這是最讓人看不起的行為。然而,偏偏這種行為在生活中又極為常見,尤其是在銷售的過程中,這種情況的發生更是屢見不鮮。
對於商家來說,要想讓自己的生意紅紅火火,有一個原則應該特別遵守,那就是“來者都是客”。不管這個顧客財力大小,有無購買的欲望,都要做到熱情接待,不要以貌取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看到打扮不俗的人殷勤備至,穿著稍差的就冷淡不理。
與商家交易的每一位消費者,都希望商家對自己充滿熱情。“顧客就是上帝”,這是許多商家打出的口號,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有些銷售人員並不遵守這一要求,在他們眼裏,衣冠楚楚的必定是大客戶,那才是他們的上帝;衣著寒酸的肯定是沒有消費能力的窮鬼,他們便待理不理,並且眉眼之間還滿含鄙視。
其實顧客無論財力大小,隻要他們來消費,他們就會給你帶來效益,並且,不可小視小客戶的影響力,根據喬·吉拉德的250法則,每一位顧客身後都站著250名潛在的客戶,得罪了其中一位,也就得罪了一個客戶群。有句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企業招牌再響,如果得罪了小客戶,遭到了他們的譴責,口碑樹立不起來,生意也是紅火不起來的。更何況,商家也並不是火眼金睛,僅憑穿著也不能準確判斷,有的時候恰恰看走眼,得罪了大客戶,豈不得不償失!
某公司張經理,因公司準備全麵裝修,親自去建材市場選購裝飾材料。經過比較,他看中了趙老板的瓷磚。趙老板看著張經理土氣的穿著,言語中滿是不耐煩,價錢也報得很高。張經理覺察到了這一點,但是因為比較喜歡他的產品,所以沒有過多計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張經理還是決定訂購近百萬元的裝飾產品。
回到公司後,他派公司精通建材的業務員小劉到店裏取貨。小劉一進店門,趙老板趕緊跑了過來,又是倒茶,又是倒水,還請小劉上坐。看到老板如此熱情,小劉倒有點兒受寵若驚了。看過瓷磚以後,小劉覺得價格有些高,便問老板:“價格是不是可以再低點兒?”趙老板很爽快地答應以低於原價2塊錢的價格出售。
說話間,趙老板接到了張經理的電話,張經理問他:“我們公司的人到你那了嗎?”趙老板說:“你們老板早就來了,我們已經談妥了,他想再便宜點兒,就算交個朋友,我每塊再給你們便宜2塊錢。”
一聽這話,張經理氣憤不已,原來這個老板以貌取人,昨天對自己那麼冷淡,是把自己當做業務員了,小劉長得倒是有領導的派頭,便被認為是經理了。聽他說話的口氣,看他的做派,還真是看人下菜碟。一怒之下,張經理命令小劉趕緊回來,不要購買。
得知真相的趙老板悔恨不已,因為看人下菜碟,竟然失掉了一筆百萬的生意。
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這才是做大生意人的風範。很多人都這樣說,要做生意先做人,把人做好了,生意才會興盛發達,如果做人品質差,生意很難有大的發展。
◎“來者都是客”。不管這個顧客財力大小,有無購買的欲望,都要做到熱情接待,不要以貌取人。
◎不可小視小客戶的影響力,根據喬吉拉德的250法則,每一位顧客身後都站著250名潛在的客戶,得罪了其中一位,也就得罪了一個客戶群。
252 253
把每一個客戶都當做朋友來關心
做生意,不單純是金錢往來。沒有人情,光是赤裸裸的金錢,生意必定是做不好的。很多有經驗的生意人總是這樣說:“做生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處交情。”他們在麵對客戶的時候,總會有意識地將情感放進去,與客戶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博恩·崔西是世界一流的潛能大師,一流的效率提升大師,一流的銷售教練。他的書籍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他的訓練幫助了千千萬萬的生意人,他的秘訣就是:讓客戶成為自己的朋友。隻有把客戶像朋友一樣對待,你才會真正為他們著想,而他們也會真正感受到你的關心,從而對你產生信任。
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城,有一座著名的渥道夫·愛斯特利亞飯店。這家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伯特先生原先是一家旅館的普通服務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以自己的善心結下了善緣,善緣又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個暴風雨之夜,喬治·伯特作為一家旅館的服務生正在櫃台裏值班,有一對老年夫婦走進大廳要求訂房。喬治·伯特告訴他們:“這家旅館已經被參加會議的團體包下來了,而且附近的旅館也已經客滿。”但是當他看到老夫婦焦急無助的樣子時,又真誠地對他們說:“先生太太,在這樣的夜晚,我實在不願看到你們離開這裏卻又投宿無門,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可以在我的休息室裏住一晚,那裏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卻十分幹淨。”那對老夫婦經過考慮之後接受了伯特的好意,第二天當那對老夫婦提出要付錢給伯特時,他卻堅決不接受。他真誠地對老夫婦說:“我的房間是免費借給你們住的。昨天晚上我已經額外地在這兒掙了鍾點費,房間的費用本來就包含在裏麵了。”老先生臨走時,溫和地告訴伯特說:“你這樣的員工是每一個老板夢寐以求的,也許有一天,我會為你蓋一座新的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