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裏沒有不透風的牆, 成元帝派大皇子下江南調查改稻為桑的事兒, 不出半柱香的時間, 就在內廷傳開了。
淑貴妃聞著消息的時候, 頓時一陣心塞。
雖說她如今聖眷優渥, 膝下又有三皇子, 可大皇子畢竟占著個長字。如今東宮太子眼瞅著就要被廢了, 她不得不提防著大皇子。
加上大皇子這些年一直存在感都很低,偏偏這個時候主動請旨往江南,這不得不讓人揣測他的用意。
聖上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大皇子, 這麼多年可頭一次,淑貴妃怎麼可能坐得住?
“娘娘您息怒,您忘了大皇子的出身了, 這些年不得聖上歡心, 就算是偶爾一次替聖上辦差,又能如何?賤、婢之子怎能為儲君, 您且不用心急。”
淑貴妃卻是有些小肚雞腸, 其實也不能這麼說, 如果這事兒聖上下意識的想著讓老三去辦, 淑貴妃未必就真的會讓兒子去冒險, 可人心或許就是如此, 到底是有些覺得大皇子不該被聖上這般器重。他算個什麼東西,敢搶了老三的。
淑貴妃是真的有些琢磨不透聖上的心思了,說個大實話, 她盼著聖上廢太子盼了這麼多年, 可不是為了便宜了別人的。
聖上該不會是糊塗了吧,冷了大皇子這麼久,竟然突然重用起大皇子來。這還是第一次,若是有第二次,第三次,大皇子越過了老三,又該如何?
楊嬤嬤卻覺得自家主子想的有些多,到底容妃的出身擺在那裏,聖上不可能打自己的臉的。在她看來,娘娘如今是關心則亂,有些看不清了。
說實話,比起大皇子,她更擔心的是那皇長孫。
這些日子這接二連三的事情,她不得不暗中揣測,怎麼那李氏有膽子鬧到聖上麵前去。而回宮之後,李氏就自戕了。世間哪裏有這麼巧的事情。
太子當了這麼多年的儲君,那代表的可是正統嫡出。三皇子,大皇子,說到底不過是庶出。而且,細細想想,聖上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太子殿下心存忌憚的,還不是太子大婚之後,與日俱增起來。
所以,她們該防的不是其他諸位皇子,恰恰應該是最不起眼的皇長孫。
雖說本朝沒有立皇太孫為儲君的先例,可曆史上,這樣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聖上這些年的心結不就擔心自己大、權旁落。若立了皇太孫,聖上不就可以高枕無憂多年。
就和當年太子殿下小時候一樣,聖上若是有興致了,還能把皇太孫教養在身邊。如此一個無知小兒,等他到成年,足以讓聖上安心。
聽著楊嬤嬤這些話,淑貴妃一下子就愣住了。
是啊,她怎麼就沒往這方麵去想呢?她從未把那皇長孫放在眼裏過。若他真是太子妃羅氏所出,她或許還會心存忌憚,可那皇長孫可是庶妃李氏所出。
“皇長孫?”淑貴妃喃喃道,“不至於吧。”
“娘娘,您別忘了,前些日子太子妃娘娘已經請旨把皇長孫養在身邊兒了。這若真的上了玉蝶,皇長孫再也不可同日而語了。隻要聖上願意,怕是真的會成為隱、患。”
是啊,如此一想,淑貴妃心裏猛地咯噔一下。前些日子,她還詫異呢。聖上素來不喜太子妃羅氏的,還曾訓斥於她,怎麼會突然允了太子妃把皇長孫養在身邊兒。她當時也想的有些簡單,隻以為那庶妃李氏上不得台麵,聖上就這麼一個孫兒,自然不可能讓他一直養在李氏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