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路(1 / 2)

恭親王府

從半個時辰前恭親王府的氣氛就很不對勁了。等到鄭太後派來的人一走, 老恭親王再也忍不住, 一腳踹翻了椅子。

恭親王世子爺如何見過爺爺這般氣急過。在他眼中, 外人雖說爺爺是隻老狐狸, 在聖上麵前總是不乏奉承之言, 可他知道, 私底下爺爺是很慈愛的。

看著爺爺吹胡子瞪眼, 差點兒沒暈厥過去,恭親王世子也忍不住憤憤道:“爺爺,這太後娘娘到底什麼意思?當年那事兒, 不是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即便當時您有失察之責,可也不至於現在再來追究吧。太後娘娘大概真是瘋了。”

恭親王冷哼一聲, 他看了自個兒孫兒一眼, 心中何嚐不期待著事情如孫兒所說,一切都能這麼簡單。可是, 這個節骨眼上, 太後敢派人拿這個要挾他, 蓋因聖上現在陰晴不定, 疑心太重。他一陣懊惱若是當時自己在聖上麵前請罪, 他畢竟是聖上的皇叔, 這宗親中,再沒人比他更適合掌管宗人府了。可那個時候,他猶豫了, 這麼一猶豫, 就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以為事情已經是風平浪靜,永無翻出的可能,隻沒想到,如今成了太後手中的把柄。

暗中散步謠言說昱王府暗募親、兵,私鑄兵、器,怪不得說最毒婦人心呢。這太後養尊處優這麼多年,對那婉太妃,怨恨竟然絲毫都沒有減少。太後這一遭,是徹底的想把事情攪合的更亂,即便是五王爺難免罪責,她也定要給自個兒兒子拉個墊背的。這心思,著實是太深沉。

恭親王自然是不能也不願意蹚這渾水,可他確實是為難極了。不按著鄭太後的意思去做,那當年的事情,若說當年隻是失察之責,那麼這麼多年過去,就已經是欺君罔上,眼裏沒有聖上。這罪責,他如何擔得起。可畢竟那殷家二姑娘如今已經是昱王世子妃,他那孫媳婦又是定國公府的嫡長女,這說到底,也是有姻親的。他從不相信,紙能包的住火。高寧大長公主殿下又是眼中容不了沙子的人,若萬一事情敗露,他是百嘴莫辯了。

看他緊蹙眉頭,來回的踱著步子,恭親王世子猶豫道:“爺爺,這事兒您萬不可如了太後娘娘的意。鄭家這次遭難,雖說沒獲罪,可到底不如從前了。鄭太後如今又出宮清修,在宮裏,怕是沒說話的機會了。您想想,若您真的暗中對昱王府不利,那這就是有兩個把柄落在太後娘娘手中了。到時候,您更是寸步難行,想要回頭,更是不可能了。”

恭親王世子說的著實在理,當然他知道爺爺的憂心,想了想,他又緩緩道:“不如這事兒孫兒和世子妃商量一下。左右和定國公府通下氣,也讓昱王府有個準備。這樣,其實是賣了昱王府一個人情。而我們恭親王府,隻要有高寧大長公主殿下在,聖上不可能真的讓您獲罪的。如今朝中動、蕩,聖上難不成還能找到比您更合適的人掌控宗人府。其他人,怕是聖上信不過呢。”

老恭親王聞言,眼神一陣深沉,半晌,他緩緩抬眸,幽幽道:“你說的對,如今不能失了分寸。定國公府如今可是有位鎮北王妃的,如今朝堂這局勢,爺爺也是看不明白了,可跟著定國公府走,應該是沒錯的。聖上這幾個兒子,沒一個堪用的。其實,外麵的人說的沒錯,李家的江山已經是日薄西山,命數或許已經盡了。”

老恭親王一向謹言慎行,凡事都遵循著聖上的意思,也因為這樣,外人看他很是上不得台麵,掌管宗人府又如何,有親王之尊又如何?那就是個窩囊廢,宮中那些皇子,對他也打心底的瞧不起,不過是礙著禮數,才尊稱他一聲皇叔。

老恭親王一直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其實也期待著孫兒莫要和他一般,落得人白眼。

其實,即便沒有孫兒方才那些勸慰,他也不會真的理睬鄭太後的。鄭太後太小看他了,哪怕他真的因此獲罪,那也罪不至牽連到孫兒,牽連到闔府上下。到時候大不了他提前歸隱田園嘛,侍弄一些花花草草,也沒什麼不好的。他可不像鄭太後一般,對權勢看的那般厲害。

何況,這天下,風雨飄搖。他這些年忍辱負重,那是有所謀。可不代表真的會蠢兮兮的把再一個把柄自個兒送到鄭太後麵前。如今,殷家的地位,在京城不容忽視,而殷家和許家,這些年的牽扯,也很讓人揣摩。

現下,那清溪郡主又成了鎮北王妃,未來,或許這位清溪郡主真是有大福分的人,而在這京城,隻有站對了隊伍,才能全身而退。所以,他再不能在縮在龜殼中,也該給恭親王府找找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