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自殺身亡

從來建立新王朝的統治者在建政以後最要防範的總是那些輔佐他奪權的開國元勳。因為,隨著他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各位開國元勳也必然得到三公宰輔等高位,權力和聲望俱著。元勳們一有“邪念”,往往可以利用當初的辦法,推翻新皇帝,自己登上九五之位。王莽的新朝是由一幫野心家、政治失意者、投機家,用種種欺騙手段建起的政權,在新朝建立後,他們君臣之間必然因權力分配不均而發生矛盾。王莽得以為帝,甄豐、劉歆、王舜是其助臣。王舜與王莽為同曾祖弟兄,且於始建國三年即病死。甄、劉二人就成了王莽的眼中釘。甄豐原來已為大阿、右拂、大司空、衛將軍,王莽建國後卻隻封他為更始將軍,與賣餅兒王盛同為四將,已使甄豐不快。甄豐之子甄尋當時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為了給其父爭地位,甄尋偽作符命,說新朝應該將陝地分立二伯,以甄豐為右伯、平晏為左伯,王莽不得已封甄豐為右伯。接著,甄尋又以其手紋有“天子”二字而作符命,說王莽之女漢平帝皇後是他的妻子。王莽借口這是對他的怨謗,下令收捕甄尋,迫令甄豐自殺。甄尋逃往華山,到始建國二年底才捕獲。在審訊中,甄尋的交代牽連到劉歆兩個封侯的兒子劉囗和劉泳,劉歆的門人丁隆,以及一大批公卿黨親列侯,死者數百人。俗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麵。王莽借甄尋案而處死劉歆之子及門人,顯然是要給劉歆一點顏色看看。

二子及門人被殺,使劉歆受到很大的震動,更重要的是,新朝建立以來社會危機的加深,使劉歆對曾經寄予厚望並為之奮鬥的改製失去了信心。王莽的那些改製,不僅沒有達到抑製土地兼並減輕百姓負擔挽救地主階級統治危機的目的,反而導致了更多的人民破產,造成了社會的混亂,尤其是其沉重的賦役、殘酷的刑法以及對周圍各族頻頻發動的戰爭,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而加劇了社會矛盾。從始建國三年(11年)起,各地農民起義就彼伏此起連續不斷,到天風四年、五年(17、18年)終於形成以綠林、赤眉為主力的農民戰爭。劉歆利用王莽改製以安定社會的願望成為泡影,加之王莽的不信任,於是思想消極,閉門自守,未再參與重大政治活動,也不見在此期間有什麼學術著述。

對劉歆的第二次沉重打擊在地皇二年(21年)。劉歆的女婿王臨曾被王莽立為太子。王莽與妻之侍者原碧有奸,王臨亦與之通,恐事情泄露,於是王臨與原碧密謀殺死王莽。其妻劉愔受家學,能觀天象,對王臨說,宮中將有白衣會,此為王莽敗亂之兆。王臨暗喜,以為陰謀將要成功。但不久,王臨被貶為統義陽王,心中憂懼,就給病中的母親寫信,言“不知死命所在”。王莽探侯妻子的疾病,發現此信,在妻病死後,就抓了原碧等拷問,知王臨有殺父之意,迫令王臨自殺,賜諡謬王。進而牽連於劉愔,下詔責備說:“臨本不知星,事從忄音起。”劉忄音自殺,劉歆更加惶惶不可終日,且加深了對莽的仇恨。而朝野也皆知劉歆已不受信用,所以當王莽召問群臣擒“賊”方略時,公孫祿竟在朝廷上攻擊“國師嘉信公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

到地皇三年,人們普遍認識到王莽的垮台已勢不可免,於是圖讖又起。宛人李通以圖讖說劉秀言:“劉氏複起,李氏為輔。”穰人蔡少公也言圖讖曰“劉秀當為天子。”道士西門君惠根據天文讖記也向衛將軍王涉說:“星李掃宮室,劉氏當複國,國師公姓名是也。”就是說,當時在圖讖家中普遍流傳著“劉秀當為天子”的讖語。後來建了東漢的劉秀認為這是他將為王者受命的徵驗。而與劉歆親近的一些人則認為是劉歆將恢複漢室為天子的兆驗,因為劉歆早在建平元年(前6年)為了避新繼位的哀帝劉欣的名諱而改名劉秀,字穎叔。

這個讖言以複漢為號召,以劉秀為天子,極有號召力。於是兩個劉秀就成了人們注視的目標。衛將軍王涉和大司馬董忠,都深信其讖,幾次向劉歆講天文星宿情況,劉歆沒有表態。後來王涉哭著對劉歆說:“我實在是為了和你一起設法保全王氏之族,你為什麼就不相信我王涉呢!”劉歆看王涉是真心誠意,於是將他引為知己,向他講述天文人事,東方必成。劉歆、王涉、董忠於是共謀劫持王莽,投奔新市、平林起義軍所立漢宗室更始皇帝劉玄。當時,董忠統領中軍精兵,王涉負責宮廷守衛,劉歆之子伊休侯劉疊為侍中五官中郎將擔任殿中警衛,如果三人同心協力,大事可成。可惜,劉歆過於迷信天意,非要等到太白星出現才肯動手。結果在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被孫極、陳邯告發,董忠被中黃門格殺,劉歆、王涉皆自殺。劉歆等人精心策劃的兵變竟毀於一旦,自己也終於喪失生命。劉歆、王涉等人的反叛對王莽的精神打擊很大。王涉為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為其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這真是所謂“軍師外破,大臣內叛,左右無所信”,從此王莽“憂懣不能食,亶飲酒,啖鰒魚,讀軍書倦,因憑幾寢,不複就枕矣。”行動也更為乖辟。到十月,更始兵入長安,王莽就被分裂身體,支節肌骨臠分,其新朝政權也就在農民起義的凱歌聲中宣告滅亡。

古經學之宗

劉歆在經學史上的貢獻首先是發現了一批晚出先秦經書,使之免於佚失。秦始皇焚書,使許多先秦古籍被禁毀。漢初,才陸續從民間傳出。漢武帝獨尊儒術,把一批用通行隸書寫成的經(今文經)頒為官書,立博士。加上以前文帝、景帝和以後宣帝所立,《易》有施、孟、梁丘,《書》有歐陽、大小夏侯,《詩》有齊、魯、韓,《禮》有大小戴、慶氏,《春秋》有公羊、穀梁,以至“百有餘年,傳業者寢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與今文經傳授的興盛相比,用先秦篆文寫成的經書——古文經的流傳卻極為冷落,隻在民間由經師傳授,或者由發現者獻上以後,一直藏於中秘府而無人問津。是劉向和劉歆父子在校理中秘藏書時發現了這些經書,使之得以為世人所知,從而為經學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