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自信,昂起頭來麵對人生(1 / 3)

6.建立自信,昂起頭來麵對人生

自信的力量能吸引人、征服人。人美在精神、在內涵。一個有自信心的人,渾身充滿了希望和力量,精神飽滿、意氣風發、行為大方、談吐自然、舉止大度,氣質從中而生,微笑寫滿臉龐,這如何能不打動人?而缺乏自信心的人,行為舉止,處處透著自卑,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令人看著就不舒服,這又如何吸引得了人?所以,我們要有自信心,沒有自信心,百事無成。

斷 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齊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佩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支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支折斷的箭。

我一直帶著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問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支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和你一起品

想一想,將軍的兒子為什麼佩戴“寶箭”就能打勝仗,而當他知道“寶箭”並非是“寶箭”時,為什麼就慘死亂軍中?是什麼原因決定了他的命運?為什麼說“把勝敗寄托在一支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

隻需要一根支柱

他是英國一位年輕的建築設計師,很幸運地被邀請參加了溫澤市政府大廳的設計。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根據自己的經驗,很巧妙地設計了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天頂的方案。

一年後,市政府請權威人士進行驗收時,對他設計的一根支柱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了,要求他再多加幾根柱子。

年輕的設計師十分自信,他說:“隻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證大廳的穩固。”他詳細地通過計算和列舉相關實例加以說明,拒絕了工程驗收專家們的建議。

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年輕的設計師險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隻好在大廳四周增加了4根柱子。不過,這四根柱子全部都沒有接觸天花板,其間相隔了無法察覺的兩毫米。

時光如梭,歲月更迭,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時間裏,市政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廳堅固如初。直到20世紀後期,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頂時,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消息傳出,世界各國的建築師和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這幾根神奇的柱子,並把這個市政大廳稱作“嘲笑無知的建築”。最令人們稱奇的,是這位建築師當年刻在中央圓柱頂端的一行字:

自信和真理隻需要一根支柱。

這位年輕的設計師就是克裏斯托·萊伊恩,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夠找到有關他的資料實在微乎其微了,但在僅存的一點資料中,記錄了他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很自信。至少100年後,當你們麵對這根柱子時,隻能啞口無言,甚至瞠目結舌。我要說明的是,你們看到的不是什麼奇跡,而是我對自信的一點堅持。”

和你一起品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寫道: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麵對建築專家和市政府官員的阻撓,克裏斯托·萊伊恩為什麼始終堅持隻要一根柱子?他的信念從何而來?

遠離絕望

加拿大東部有一座繁榮的小鎮,鎮上有一條小河,叫巴拉特亞河。小鎮的街道一塵不染,建築物精致華麗,就連普通人家的庭院裏也拾掇得幹幹淨淨。小鎮的居民積極樂觀,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這一年春天,一個可怕的消息在小鎮流傳:市政府決定在巴拉特亞河上建一座水利發電廠,工程師把建壩的地點定在小鎮上遊河段。也就是說一旦大壩建成,美麗的小鎮就會被河水淹沒,永遠從地圖上消失。雖然市長還沒做出最終決定,即使決定了,搬遷計劃也要兩年後才開始實行,但小鎮的居民已經惶恐不安了。一個在小鎮長大的小夥子不忍心看著自己美麗的家鄉被大水淹沒,決定去找市長,說服他把大壩改建在小鎮下遊。

小夥子拍了很多小鎮優美的照片,帶著這些照片和必要的行李,他登上了開往市首府的火車。市長公務繁忙,沒有預約想見到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周兩周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心急如焚的小夥子終於見到了市長。小夥子講明來意,描述了小鎮繁華美麗的景象,懇請市長重新考慮建壩的位置。

聽完小夥子的話,市長說:“我很理解你對家鄉的感情,但據剛從鎮上回來的調查員說,這個鎮子並不像你說得那樣繁華。他的報告上說:該鎮經濟蕭條,街道肮髒不堪,建築物年久失修。

“這不可能,我一個月前剛從鎮上來。您看,這是我出發前拍的照片。”小夥子急忙拿出照片。市長仔細看著他手裏的照片,搖搖頭說:“這的確是我們說的那個小鎮,但你看看這些照片,”市長從文件夾裏取出一疊照片遞給小夥子,“這是調查員昨天剛從鎮上拍回來的照片。”

小夥子目瞪口呆地看著照片,照片上曾經美麗的小鎮已經麵目全非。建築物上傷痕累累,街道上堆滿垃圾,疏於打理的庭院中雜草叢生。市中心冷冷清清,到處是出租、轉讓的招牌。照片上的小鎮居民也滿麵愁容,無精打采。“發生了什麼事?是……瘟疫?”小夥子驚訝地問。

“不,小夥子,我想這是比瘟疫更可怕的原因——絕望,它的破壞力比洪水、瘟疫都厲害得多。”市長沉痛地說,“小鎮變成這樣是因為人們看不到未來,失去了希望。當人們被絕望征服的時候,生活就徹底變樣了。”

和你一起品

“當人們被絕望征服的時候,生活就徹底變樣了”。絕望的人,沒有生活的信心,沒有奮鬥的勇氣,沒有前進的動力,一切都會變得一蹋糊塗!所以,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念,隻有心存一份美好的希望,生活總是會垂青我們的。

湯姆森的自信罐

湯姆森生在鄉下,在那裏讀到小學三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四年級開始,他就要隨著父母進城上學了。走進繁華的大都市,望著高樓大廈和繁華的街道,他的自信心一下子矮了半截:都說城裏的孩子條件好,學習成績也好,我這樣土裏土氣的,能比得過人家嗎?期中考試,整個四年級1000多名學生,湯姆森果然考了第500名。

真不想在城裏上了!這句話,湯姆森一直想對父母說,又不敢。於是,湯姆森想到了在鄉下當教師的多麗姑姑。就偷偷給多麗姑姑寫了封信,想請多麗姑姑說服父母,讓他還回鄉下去上學。

過了好久,多麗姑姑給他寄來一個小包裹。湯姆森很高興,多麗姑姑給他寄禮物來了!迫不及待地打開看——什麼呀?一個笨頭笨腦的小塑料罐!土死了!讓人家城裏同學看見,要笑掉大牙的!再看看,小兼罐上,還有多麗姑姑寫的一行字:湯姆森的自信罐。裏邊裝的什麼寶貝?他手伸進去一抓,裏邊有許多折好的小紙條。每張小紙條上都有一句不同的話:

“你在鄉下是個好學生,到城裏為什麼不能?那是你的自信心首先矮了下去。”

“在有長處的人麵前,要想到自己的長處。在比你強的人跟前,要努力拿出自己的強項。”

“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擁有別人不擁有的東西,你也有。”

“你說你的數學差,而語文卻是你的強項。你在信中所用的那些詞句,都很優美、正確!”

“你說你平時不擅長說話,而你卻善於思考。”

“1000多同學,你考第500名,差嗎?那麼,第501名以後的城裏學生該怎麼辦?你替他們想過嗎……”

自信罐裏那一張張小紙條,就像一盞盞會發光的燈,望著它,湯姆森心中就能產生力量和信心。他把自信罐放在自己的書桌上,當遇到困難時,就抓出一張小紙條,仿佛能從小紙條上聽到一種鼓勵的聲音,那聲音就像從天外傳來的。

到了期終考試,湯姆森進了全班前30名。湯姆森又給多麗姑姑寫了一封信。多麗姑姑馬上給他回信,信中隻有一句話:用你的自信走進人生的課堂!

和你一起品

生活中,成功者與平庸者的差別主要是心態觀念造成的。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前者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後者相反,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成功一定會來。因為,隻有相信了,才會產生幹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從這個角度來說,湯姆森的自信罐,其實就是精神貯備器。

不要小看自己

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南部。當時,雖然黑人奴隸製度已經廢除,但黑人的地位卻仍然非常低。在社會上,白人欺壓黑人,無視黑人的權利,這樣的現象至今仍然沒有徹底改變。

小馬丁的父親是一位黑人牧師,德高望重,在當地很受人愛戴。一次,小馬丁隨著父親開車出門,行駛到一個路口上,他看到一個白人警察正遠遠地朝他們招手。小馬丁心中一陣緊張。他經常聽說白人警察毆打黑人的事,隻是沒有親見。這次,白人警察讓他們停下,會幹什麼呢?是不是也要打他們呢?他急忙把眼睛轉向父親。父親隻是皺了一下眉頭,並沒有說什麼,更加小心把車開過去,停在警察身邊。隻見警察長著一副胖臉,正盛氣淩人地瞪著他們。

父親搖下車窗,探出腦袋,彬彬有禮地問:“警察先生,您有什麼事嗎?”

“小東西,拿出你的駕照來。”警察大聲喝斥道。

父親被激怒了,但父親沒有把憤怒表現在臉上,他緊緊握著方向盤,用平和的聲音回答道:“我是成年人,不是小東西!難道你沒有看見嗎?你應該叫我先生才對。不是嗎?”

白人警察看到這個黑人不亢不卑,毫不示弱,便軟了下來,哼了一聲,悻悻地走了。

小馬丁問父親:“爸爸,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他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凶?”

“雖然人生下來都是平等的,但我們黑人卻得不到平等的對待。這是不公平的。”父親沉重地說。

“爸爸,為什麼我們會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白人為什麼把我們看得低人一等呢?”

“孩子,錯在白人身上,我們沒有錯。不管白人怎麼看待我們,我們首先不能小看自己,我們要為黑人贏得尊嚴。”

小馬丁牢記了父親的話。盡管黑人受欺負的現象非常普遍,似乎是家常便飯,隻能逆來順受,但小馬丁並沒有把種強加在黑人頭上的不平等看做是應該的。他開始反思,開始憎惡這不平等的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他的思想也越來越成熟了。他決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黑人的事業,用實際行動為黑人爭取更多的權利。他不斷地發表演講,組織黑人舉行爭取就業、爭取自由的示威遊行,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和你一起品

美國的心理學家和兒童、青少年治療專家巴巴拉·伯傑說:“自尊就是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要想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孩子必須感到自己既能討人喜歡又有足夠的能力。他必須深信自己的價值,能夠掌握自己和周圍的問題。”人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了傷害,就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成為一個被自卑感籠罩著的人,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為此,我們要隨時把自卑的心理拋之腦後,樹立自尊自信的觀念,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自己。

六字秘訣

幾十年前,一個胸有大誌的少年離開故鄉,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前途。

臨走之前,他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

德高望重的老族長正在練字,得知年輕人的來意後,他沉吟了一會兒,提筆就寫了三個字,然後遞給少年,說道:“孩子,這是我一生總結出來的人生秘訣,現在送給你。不過,隻寫了一半,另一半,你回家以後再來看吧。”

少年接過一看,紙上寫著龍飛鳳舞的三個草字:不要怕。氣勢磅礴,就像一匹蓄勢待發的駿馬,讓人看了憑空添出幾分自信和激情。少年感激地帶著這三個字出發了。以後,在創業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隻要一想到老族長的三個字,就會執著地堅持下去。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少年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

到了族長家裏,才知道老人家已經去世了,家人取出一個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幾十年前他在這裏聽到的是人生的一半秘訣,那麼另一半又是什麼呢?

他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隻見裏麵赫然寫著三個大字:不要悔。

這三個字是用隸書寫的,端莊平靜,就像一湖波瀾不驚的秋水。

和你一起品

兩半秘訣,道出了人生奮鬥的兩種心態。“不要怕”!人生離不開創業和奮鬥,由於沒有經驗,沒有把握,又充滿風險,對自己是否走好人生路心存擔憂,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怕,一旦選定了目標,就大膽地走下去,一邊奮鬥,一邊探索,直至成功!“不要悔”!走過了,努力過了,人生難免有些遺憾,甚至失敗了。不過,不要緊,不要自悲自艾,隻要我們奮鬥過了,盡力過了,這就足夠了,也就沒有什麼可以後悔的了。

隻看擁有的

她站在台上,不時不規律地揮舞著她的雙手;仰著頭,脖子伸得好長好長,與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條直線;她的嘴張著,眼睛眯成一條線,詭譎地看著台下的學生;偶然她口中也會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說些什麼。她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但是,她的聽力很好,隻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伸出右手,用兩個指頭指著你,或者拍著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來,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製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李玉蓮,一位自小就患腦性麻痹的病人。這個病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燦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製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

“請問李博士,”一個學生小聲地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沒有怨恨嗎?”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大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