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3)

1882年4月24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麵“亞裏士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1945年10月19日,月麵的“達爾文牆”出現3個明亮光點。1954年7月6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隕石坑裏麵,出現一道黑線,過不久就消失了。1955年9月8日,“泰洛斯”隕石坑邊緣出現兩次閃光。1956年9月29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士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1966年2月3日,蘇聯無人探測飛船“月球九號”登陸“雨海”後,拍攝到兩排塔狀結構物,距離相等,並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標誌物。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並且呈幾何形式排列。而附近沒有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這一位置。

另外,“月球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攝到一個深洞穴,專家們相信這些圓洞是通往月球內部的通道。1966年11月20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飛船在距“靜海”46千米的高空上,拍攝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米~25米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不是自然物。1967年9月11日,由天文學家組成的“蒙泰羅”小組發現“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

為什麼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月球目前距離地球大約60倍地球半徑。但是,由於在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的影響,月球正以每年約3厘米的速度慢慢離地球遠去。另一方麵,地球的自轉速度也逐漸變慢,也就是說,以前月球比現在更靠近地球,而地球的自轉速度比現在更快。證據就在科學家發現的“二枚貝”化石上。二枚貝的成長速度會隨著潮汐的漲落而變化,一邊成長一邊形成樹木年輪一樣的條紋,條紋數量和寬度依潮汐的大小而異。根據這些條紋數量和寬度,科學家發現,大約5億年前,地球一天僅有21小時,1年有410天。

值得指出的是,發現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真實報告,這是否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生命”存在?!

【怪異的磁場之謎】

20世紀80年代,“旅行者2號”探測器開始對天王星、海王星進行考察,這使得人們有可能將這兩個行星的磁場繪製成圖。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非常出人意料。

眾所周知,太陽係中的大多數行星都有南極和北極兩極磁場。以我們居住的地球為例,其磁極位於極地附近,與地球的南北極存在一個偏角,稱為磁偏角,目前二者之間的交角為11.5°其他許多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木星的衛星“伽裏米德”等都與地球類似。比如木星的磁偏角是10°,與地球相近。

然而,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場與其他行星的情況大相徑庭,它們的磁場不是有兩個,而是有多個極,而且磁偏角很大,分別是47°和59°。科學家曾提出若幹機製來解釋這些異常的磁場,但都沒有達成共識。

10年前,科學家曾猜想這可能是兩個行星的薄外殼循環流動的結果,而這種外殼是由水、甲烷、氨和硫化氫組成的帶電流體。2004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教授薩賓·斯坦利和傑裏米·布洛克哈姆利用一個數學模型檢驗了這個理論,指出產生磁場的循環層是天王星、海王星的薄外殼,而不像地球那樣,是位於接近地球核心的外核。同時,他們還指出:薄外殼的循環或對流運動實際上是行星產生怪異磁場的原因,因為這是行星中存在流動和運動的部分。換句話說,磁場是由行星中導電體的複雜流動運動產生的,這個過程被稱為“發電機效應”。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地磁學專家特德·裏雷說,美國科學家的這個研究結果意義非凡,但似乎並不是那麼讓人驚訝。“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它的磁場兩極與地球南北兩極大致重合,因此我們也希望在別的行星上發現類似的情況。”

裏雷說:“地球外核流體的運動產生了地磁場。雖然我們往往將磁和鐵聯係在一起,但實際上,任何運動著的帶電流體都能產生磁場。對於行星,這首先取決於它是否存在流體以產生‘發電機效應’。地球存在外核流體,這兩個行星可能不存在流體,也可能存在流體。事實上它們似乎都存在導電性良好的流體,而且還受某種力量驅策處於運動狀態,這也是產生‘發電機效應’的必要條件。由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產生‘發電機效應’的部位與地球的不同,以至於它們有如此不同的磁場,這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對於其中的運行機製,科學家們還有諸多的分歧。從這一點來看,人們要想真正揭開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怪異磁場之謎,仍然需要耐心地等待。

【冥王星出局之謎】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對太陽係行星重新下了定義,將原先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但據報道,又有300多名天文學研究人員聯合簽署了一項聲明,對將冥王星降級的行星定義提出質疑。

克萊德·湯博還算幸運,因為他沒有看到這一天。這個1930年發現太陽係第九顆行星的堪薩斯農家男孩於1997年1月離開人世,享年90歲。2006年1月,湯博又一次“離開”這個世界:“新地平線”號太空探測器把他的骨灰送入太空。

但是,就在“新地平線號”飛速穿過小行星帶要在2015年和冥王星相會時,地球上的一群天文學家卻宣布,它的目.的地現在屬於另一類天體:矮行星。湯博93歲的妻子帕特裏夏說,湯博生前就知道類似的事情正在醞釀。她還說,如果他活到今天,作為一個科學家,他能理解這個決定。但是,就她而言,她承認自己有點失望。她對《亞利桑那明星日報》記者說:“我覺得自己好像降級了。本來我是冥王星發現者的妻子,現在卻成了某顆矮行星發現者的妻子。”

湯博的妻子為此煩惱,這並不奇怪。但是,其他人呢?全世界為什麼都對這個遠到幾乎看不見的星球如此關注?這個由岩石和固態氮構成的小小天體在太陽係如此偏僻的角落,與太陽的距離約為57.9億千米,幾乎是地日距離的40倍。自發現以後的76年,它運行的距離甚至還不到自身軌道周長的1/3。當然,冥王星本身的“命運”不會受什麼影響。這個人為決定影響的主要將是教科書出版者、天文館的禮品店和占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