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年開始,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利用大型電子計算機開展對太陽係“第九大行星”的尋覓工作。他們首先估算了“第九大行星”的可能的質量和距太陽的大致距離,然後把有關天文資料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確定一係列便於進行觀測的空間區域,最後用天文望遠鏡對計算出的區域進行捜尋。此外,新西蘭的布萊克泊奇天文台也在積極地進行尋找工作。天文學家認為,這顆未知行星有地球3~5倍大,繞太陽一周大約需要1000年,它與太陽的距離約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5倍。
然而也有否定派的觀點,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戴維·休斯教授提出了不存在第九行星的理由。他認為:首先,凝聚成行星的原始星雲,沒有擴散到比冥王星軌道更遠的地方;其次,即使星雲擴散到冥王星外更遠的地方,太陽係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在如此遙遠的距離處把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
那麼,第九大行星會不會在冥王星軌道之內呢?答案也許要靠我們掌握的兩架航天器——“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作出了。它們首次航行是在1972年3月2日。“先驅者10號”現在已經飛至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上,而在相對方向飛馳的“先驅者11號”也已經到了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軌道上。它們能夠接收地球上的無線電信號,也能夠把信號發射回地球。希望它們能夠早日解開太陽係有無“第九大行星”的懸案。
人類對太陽係的了解,確切地說,是剛剛開始,當人類建造的宇宙飛船駛向太陽係的行星時,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過去所不知道的信息,人類在最近20年掌握的東西,要比人類曆史上幾千年對太陽係認識的東西不知多多少倍。
不過,在太陽係裏還有許多我們尚不認識的成員。人類在探索中前進,在探索中揭開大自然之謎,我們相信,這第九顆大行星的蹤跡終究會被發現。
【地球起源之謎】
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彗星碰撞的結果嗎?
關心我們這個地球並熱愛它的人,難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早在18世紀,法國生物學家布豐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打破了神學的禁錮。然而,人們也許還不知道,隨著科學的進步,關於地球成因的學說已多達10多種,它們主要的是以下6種:
1.彗星碰撞說。1749年提出。認為在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彗星進入太陽內,從太陽上麵碰撞下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幾個不同行星。
2.隕星說。1755年,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認為隕星積聚形成太陽和行星。
3.宇宙星雲說。1796年,法國拉普拉斯在《宇宙體係論》中提出。認為星雲(塵埃)積聚,產生太陽,太陽排出氣體物質而形成行星。
4.雙星說。認為除太陽之外,曾經有第二顆恒星,行星都是由這顆恒星產生的。
5.行星平麵說。認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個平麵上繞太陽轉,因而太陽係才能由原始的星雲盤而產生。
6.衛星說。認為海王星、地球和土星的衛星大小大體相等,也可能存在過數百個同月球一樣大的天體,它們構成了太陽係,而我們已知的衛星則是被遺留下來的“未被利用的”材料。
在以上眾多的學說當中,康德的隕星假說與拉普拉斯的宇宙星雲說,雖然在具體說法上有所不同,但兩者都認為太陽係起源於彌漫物質(星雲)。因此,後來把這個假說統稱為康德一拉普拉斯假說,而被相當多的科學家所認可。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星雲假說”有不少不能自圓其說的新問題。如逆行衛星和角動量分布異常問題。根據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事實:在太陽係的係統內,太陽本身質量占太陽係總質量的99.87%,角動量隻占0.73%;而其他行星及所有的衛星、彗星、流星群等總共占太陽係總質量的0.13%,但它們的角動量卻占99.27%。這個奇特現象,天文學上稱為太陽係角動量分布異常問題。星雲說對產生這種分布異常的原因“束手無策”。
另外,現代宇航科學發現越來越多的太空星體互相碰撞的現象,1979年8月30日美國的一顆衛星P78-1拍攝到了一個罕見的現象:一顆彗星以560千米/秒的高速,一頭栽入了太陽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記錄了彗星衝向太陽並被吞噬的情景,12小時以後,營星就無影無蹤了。
既然宇宙間存在天體相撞的事實,那麼,布豐的“彗星碰撞”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於是新的災變說應運而生。
今天,地球起源的學說層出不窮,但地球是怎樣形成的,仍是一個謎。
【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關於生命起源的問題,很早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近幾十年來,人們根據現代自然科學的新成就,對於生命起源的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根據科學的推算,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約有46億年的曆史。早期的地球是熾熱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氣體狀態,那時候是絕對不會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碟等在自然界各種能源(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苷酸等)。這些生物單體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這一段過程叫做化學演化。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從此,地球上就開始有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