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和諧寬容的家庭糊塗學·第三章是龍是蟲,糊塗育子(3 / 3)

生活中的糊塗學

人們愛聽讚揚的話,是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的需要,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正因為如此,家長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評價時要多用鼓勵少用批評,盡可能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讚揚,使孩子在心理上獲得自新、自信和成功。

 糊塗樣子,教子有方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以認真負責對待工作的態度影響孩子,就能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當然,父母不能指望孩子一朝一夕就轉變成做事有條理的人,家長不妨在這個過程中來點小懲罰。比如寶寶上幼兒園沒帶手帕和繪畫具,家長不必為他“雪中送炭”,讓他自己去麵對丟三落四帶來的麻煩。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勢必因此多長個心眼兒,適當的懲罰有時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宋先生就是這樣教孩子有條理地做事的:宋先生是一位收藏愛好者,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做事非常沒有條理,常常是亂放東西,用的時候又拚命地找。為了使女兒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宋先生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宋先生對女兒說:“一個人如果愛好收藏,他就會感到很快樂。”

女兒有些懷疑地看著宋先生,說:“是嗎?那應該收藏一些什麼呢?”

宋先生說:“什麼都可以,比如你喜歡畫畫,那就可以收藏各種美術作品。”

女兒說:“那很容易,我會收集好多好多畫片的。”

誰知,宋先生卻說:“‘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兒有些納悶了:“怎麼不容易?”

宋先生說:“‘藏’就是會分門別類,就是要學會條理化。”

然後,宋先生就給女兒介紹了國際上流行的一種藏書條理化的“資料十進分類法”。這個分類法就是把所有的資料由粗到細分成類、綱、項、目四個層次,每一層次以0到9為記號分成10等份。於是,全部資料便可分得更有條理了。

在宋先生的指導下,他的女兒把自己的圖書分門別類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經常要使用的書放在比較醒目的地方,把暫時不看的書放在其他地方。這樣,她就做到心中有數,在尋找圖書的時候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在宋先生的指導下女兒學會了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生活中,父母應該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麼,然後再做什麼。通過觀察,如果發現孩子這方麵能力差,應立即給他指出來,並告訴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按步驟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許多事情要做,必須先安排好順序。如星期天,父母給孩子提出哪幾件事是必須要做的,然後讓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讓他用畫將要做的事及先後順序表示出來。一次次地強化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同時,想要孩子有條有理,還要適當地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放手讓孩子學著做事,自己的小房間自己管理,從房間的布置到被子的疊放,全讓孩子做主。如果孩子的房間亂糟糟,客人來了,他也會不好意思的。當孩子意識到拖拉習慣已經影響到自己的臉麵時,自然也就會有所收斂。

生活中的糊塗學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一定要有條理、有計劃。比如,家裏要整理得井井有條,東西不要亂放,看完的書要放回原處,衣櫃裏的衣服要分類擺放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可以影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當然,讓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恒心,還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適時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