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用足夠的愛滋潤別人

一個人,終身行善。他去世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會上天堂,可最終因為天堂服務員的疏忽,把他送下了地獄。

幾天後,撒旦怒衝衝地上到天堂之門,要求聖彼得給出一個解釋。

“你的所作所為純粹是恐怖主義!”他說,“你將那個人送下地獄,而他完全破壞了我的威信!從一住進來,他就開始傾聽人們的言語,直視他們,並跟他們交談。現在每個人都在分享他的感受,互相擁抱親吻。在地獄裏,我不想有這種事情發生!請你讓他進入天堂吧!”

這雖然是個笑話,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隻要你懷有足夠的愛,哪怕是誤入地獄,也會有人將你送進天堂。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這樣的事:有些人可以很輕鬆地解決那些所謂複雜的問題,而有的人卻會因為一些細小的危機感到極為痛苦,最終被一杯水淹死。為什麼呢?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他們心胸不夠豁達。事實上,當你擁有一顆愛心,並用愛心去滋潤身邊的人,你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1968年,自小就喜歡文學,並立誌要做一名偉大作家的梁曉聲,被曆史下放到北大荒生產建設兵團。

當時的北大荒,不僅物質貧乏,人們在精神上也幾乎是空白。為了豐富“新北大荒人”的精神生活,兵團辦了份《兵團戰士報》。可兵團裏的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即使有點文化的,由於特殊原因,也不願意幫報社寫稿。於是,報紙稿源成了問題。就在編輯為稿件發愁的時候,梁曉聲給他們郵去了第一份稿件,同時還鼓勵其他人一起來幫助報社。盡管當時梁曉聲的文章很稚嫩,思想性和藝術性也不高,但對編輯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就這樣,在梁曉聲的帶動下,《兵團戰士報》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

後來,上海複旦大學去北大荒招生,兵團人毫不猶豫就推薦了他。從此,梁曉聲的名字與複旦連在了一起。

北大荒那麼多人,兵團為什麼單單推薦梁曉聲?用當時編輯的話說,這得歸功於梁曉聲的愛心。是的,如果當年梁曉聲不將自己的文字與戰友們分享;如果梁曉聲不利用空餘時間教兵團裏“想學習”的人識字;如果他不主動給編輯救急,並一如既往地支持……兵團人又怎麼可能一致推薦他?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你習慣於用愛心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潤澤了自己,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一個無比豐厚的無形資本。正如羅素所說,你在付出愛心的時候,也許不會感覺到什麼,但總有那麼一天,你的愛心會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攻人之惡毋太嚴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因作文“缺乏結構、鋒芒太甚、不知含蓄” ,屢次被國文老師袁仲謙批評。一天,毛澤東的又一篇作文被袁仲謙認為是“梁啟超的新聞報道”,並被打了“四十”分的低分。年輕氣盛的毛澤東很不服氣,當場就與同樣倔脾氣的袁老師爭辯起來。爭辯的結果,毛澤東被趕出了課堂。

楊昌濟老師知道後,他先是站在毛澤東的立場上,義正言辭地說袁仲謙老師“自以為是”。這可太出乎毛澤東的意料了,但毛澤東聽著聽著就覺得不是滋味了,因為他聽出了弦外之音。這一通批評,表麵上看是在氣呼呼地責怪袁老師,可字字句句都在中肯地指出毛澤東的錯誤——“自以為是”的不是袁老師,而是毛澤東。至此,毛澤東幡然悔悟:“老師,您別說了。”

一個長沙國學界權威無法規勸毛澤東,楊昌濟卻能輕鬆地說服他,何也?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是的,楊昌濟正是巧妙運用了“水載歌舞”這一批評藝術,最終讓毛澤東對自己的錯誤有所認識,並心悅誠服。

想起某都市報曾經報道的一件事:一對姐弟,姐姐31歲,事業有成;弟弟21歲,剛上大一。一直以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弟弟從沒讓姐姐操過心,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弟弟突然迷戀上了網遊。姐姐一向對弟弟寄予厚望的,出了這事,姐姐自然是恨鐵不成鋼。於是,姐姐先是恩威並施,然後搬來父母,接著去學校找老師,同時在弟弟所在的大學論壇上給弟弟施加壓力……

然而,一通大棒之後,弟弟非但沒有遠離網絡,反而在某個夜晚,偷了姐姐一筆錢後,悄然離家出走……

弟弟因迷戀網絡荒廢學業,自然是不對的,但姐姐批評弟弟的手段卻值得商榷,因為姐姐在“幫助”弟弟的過程中忽略了一個度的問題。事實上,如果姐姐能像楊昌濟那樣,不是一味地嚴厲批評,不斷地施加壓力,而是換一個角度,給弟弟一個緩衝的空間,弟弟能離家出走嗎?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作為親人或朋友,我們有力勸他們迷途知返的責任和義務,但在規勸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被批評者的承受能力呢?正如《菜根譚》中所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與朋友、同事相交時,不僅要在他們有了過失時批評並幫助他們,更重要的是幫他們防患於未然。

不要計較別人的眼光

林肯當選總統的那一天,剛走上演講台,一位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演講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不能打敗林肯卻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

等大家笑完後,林肯用溫暖的眼光掃視著全場,說:“我非常感激你讓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不過,”林肯認真地說:“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父親非常敬業,他的技術也是無人能比,所以我也一定會像父親對待自己的職業那樣,對待自己的工作,我用我的生命保證,我會讓美國變得更為穩定、強大。”說到這裏,全場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美國的參議員們都是名門貴族,他們從內心不願接受一個出生低微的總統。麵對眾人不屑的眼光,林肯沒有針尖對麥芒,而是以自己的溫暖和強有力的自信向大家表明,即使自己出生低微,也不妨礙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總統。

一個人的氣度、修養、胸懷、魄力決定著他的成就。自古以來,所有偉人和智者無一不是“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人,他們不讓自己的心靈受到他人眼光的侵擾,永遠是超然物外的平靜和淡泊。

1899年的一天,時年二十三歲的壞孩子傑克·倫敦被奧克蘭郵政局錄取為月薪六十五元的郵遞員。可是,麵對這個肥缺,“一生中真正的愛好就是讀書”的傑克·倫敦猶豫了:既不想丟掉這個吸引力蠻大的職務,又不想放棄文學創作,隻好懇求郵政局長格外施恩,給他一個創作的時間。郵政局長輕蔑地哼了一聲說,就你一個偷襲過海灣中私人養殖場,退稿信厚達5英尺的家夥也想做作家?如果你想混口飯吃,就在郵局好好幹,如果你想做那個永遠無法實現的作家夢,趁早給我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