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共和國初起時,對外號稱有兵二十萬。自古以來,兵不厭詐。兩軍交戰之前,彼此雙方都喜歡以少稱多,往往有三五萬人,就敢稱十數萬甚至數十萬。白蓮教這等亂臣賊子,兵力虛報幾十倍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也讓官軍在報斬獲時,往往與首級對不上。明明殲滅的是反賊一個萬人大軍,首級連好帶壞,怎麼數也過不去百顆。可是楊應龍這二十萬兵,卻不在此列。這個數字是來自於播州國防部以及社會保障局兩個機構共同統計,又有軍需處的支出為憑,還是十分可靠的。等到與官兵對陣時,號稱有兵一百五十萬,那則是恢複了虛報兵數的光榮傳統,與事實是兩回事。
官兵方麵,往往是以多打少,可這回卻因為考慮補給因素,動員的兵力並不比播州兵多。兵力不超過十五萬,論起兵員總額,反倒小於叛軍,這也是曆來官兵剿滅作戰中,少有的特殊情況。
不過在之前的婁山關大戰中,楊朝棟全軍覆沒,幾姓舊人倒戈,加上土司們的附庸兵,現在雙方兵力,漸漸演變為官兵方麵二十餘萬,播州方麵十五萬。這回楊應龍一下子押上了手中全部的籌碼,除去海龍囤留守的骨幹部隊外,播州共和國各地兵力,乃至全部青壯全部征發,悉數在此。可以說他將播州共和國的國運,都賭在了這一戰上。
參戰雙方總兵力超過三十萬,即使在大明朝的曆史上,也算的起是一場大戰。鄭國寶本隊三萬人馬,迎戰的則是楊應龍部五萬餘人,在這個戰場上,數量則處於劣勢。楊應龍一身金盔金甲,格外顯眼,立馬橫槍,先是在陣前痛陳大明朝廷二十條大罪,又曆數自己組上的傳承,證明自己乃是大唐後裔,如今起兵,正要滅明興唐,重建神州大唐盛世。
在出兵之前,他在龍驤幫助下,弄了幾項所謂神跡,證明山神保佑這次會戰。又殺了大批牲畜,讓三軍飽食了一頓葷腥,每人都發了鹽巴布匹算做軍餉,全軍士氣被推動到了頂點,等他宣講完了,播州兵齊聲呼喝,聲震九宵。
鄭國寶身邊是他的姬妾,在外圈是各派武林高手以及瑞恩斯坦的洋兵組成的衛隊,寧中則道:“國寶兄弟,我看這些播州賊兵士氣甚高,是不是你也到陣前去喊幾句,振奮一下士氣。”
“放心吧寧姐,看我的。”鄭國寶催馬來到陣前,馬鞭朝楊應龍一指“你這什麼播州共和國,跟大唐有什麼關係?當年李世民也是稱皇帝,誰知道總捅是什麼東西?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不倫不類,沐猴而冠,還有臉拉上祖宗給自己漲臉麼?朝廷以往優待播州,準你楊家世代為朝廷牧守此方,播州之利,皆為你楊家所有,百姓賦稅,朝廷不收分文。皇恩浩蕩,縱然你楊家粉身碎骨,也難報此大恩之萬一。你不思為國盡忠,反倒割據一方,陰蓄死士,還敢公開起兵造反。奪我漢人之利,結好番邦苗民,似這等奴顏婢膝,巴結蠻夷的行徑,還有什麼臉稱孤道寡?兒郎們,誰拿下楊應龍的人頭,賞金千兩,官升五級!”
被後世記載為一場參戰人員超過三百萬(按雙方各自對外聲稱的兵力計算)的大會戰,在鄭國寶的馬鞭虛點下,拉開了序幕。朝廷官兵列開陣勢,長槍在前,快槍大炮在後,有條不紊的朝播州軍展開攻擊。播州軍怕新附軍不堪用,將楊家的宗族子弟兵與新軍混編,依仗自己兵多,朝著官兵壓了上去。
“初陣靠的是血勇,這時候應讓敢死隊先衝。播州的財富,募些死士,並不為難。而將官兵的大陣打開缺口後,需要的是訓練有素的兵跟進突破,這時候,就是楊家子弟兵用武的時候。可惜楊家把兩支軍隊混編一處,反倒失去了各自的特點,這仗就先輸了一半。”
鄭國寶一邊看著兩軍交戰,一邊為眾女講解,一副精通戰陣的模樣。可惜方才那曾省吾派來傳話的士兵,嗓門實在太大。這些女子又多是武藝高強之人,全都聽個清楚,隻是不好揭穿他,紛紛掩口而笑。
戰場上,練天風、風飛翔、吳天德以及曾省吾的標營等幾支人馬作為戰場中堅,與播州兵絞殺在了一處。快槍的射擊速度雖然高於火繩槍,但是仍然需要裝彈,夯實,再次發射,指望單純靠火器,就可以將敵人消滅,顯然是不靠譜的想法。幾次發射之後,兩支軍隊還是進入了肉搏戰中。